鮮為人知的中山陵變故

給“熱烈掌聲”潑點冷水

Y並非出身於名門望族,而是介於富與貧之間。父係是一個日趨沒落的土財主大家庭,祖上是勤勞的農民,完全靠勤儉發家,掙得數十畝薄地,也開過鐵行,在上海芝罘路還開過旅館。Y還記得小時候在祖父家用過象牙筷、銀飯碗。去祖父處常吃包子,穿的那件英丹士林罩衫,胸前全是油漬。不幾年就吃不上包子了,改為大餅油條。

那時,Y還不到六歲,已經明白這是為什麼。

Y的母係,是一個正在向上發展中的大家庭。外祖父不但在鄞州有土地有房子,而且在福州開了木行,因為人緣好,還當了福州商會會長。這本來該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家庭,但就是在Y出生那年(1940年),外祖父被綁票了。據說采用了報案的辦法,結果被撕了票,連遺體都沒有找回來。盡管如此,待抗戰勝利後,外婆從福州回寧波探親,仍帶來許許多多福州漆器、水果等土特產,分送親朋好友。寧波木行界三天兩頭請外婆吃飯。這是Y最開心的日子。

Y出生於上海,其父在上海中央銀行任職,在當時也算得上白領階層。上海淪陷前夕,銀行遷往內地,Y父親拿著一筆解散費回到了寧波,安居在江東荷花莊,在江廈街開了一漁行,家裏裝個電話,上下班有人力包車接送,風光過一年光景。但很快“大魚吃小魚”,漁行被他人吃掉了,Y父還背了一身債,徹底破產。後來求朋友幫忙,再次回到上海,在一家叫“其昌”的木行當會計。此後,Y家過了二十餘年的貧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