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轉星移,時光荏苒,掐指一算,走上教育工作崗位已經33個年頭,從事語文教學論教學與研究也有28度春秋。回首人生路,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已經將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語文教學論的學術事業。
二三十年光陰,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短暫的一瞬,但在人生的曆程中卻是漫長的歲月,人生能有幾個有效的二三十年!因此,我深深懂得,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幾十年如一日,夜以繼日地工作,如饑似渴地學習,在工作中探索,在學習中領悟,探索語文教育科學的規律,領悟語文教育理論的真諦,於是就有了一些積累,有了一些心得。本書就是這些積累和心得的結晶。
正因為學習和探索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本書內容所涉及的時空跨度也就比較大。這裏銘刻著改革開放初期語文教壇衝破思想樊籬的輝煌業績,充盈著20世紀80年代語文教學“十年教改”的豐碩成果,記錄了新舊世紀之交語文教育大討論大批判的基本曆程,袒露了對21世紀初期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粗淺體驗,描畫了對未來中國語文教育與語文教學論錦繡前程的美好憧憬。但是,無論時空跨度有多大,其研究範疇都是語文教育領域的,其思想路線都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其探索成果都是反映語文教育與語文教學論的客觀實際的,其實際效用也都是可能適應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語文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人們的實踐和認識總是隨之演變與調整。幾十年的漫長歲月,本人的學習和探索也在不斷調整,不斷推進,這種調整與推進秉承著一個基本的理念: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這一理念的支配下,力求做到,無嘩眾取寵之心,有實事求是之意,不唯上,不唯書,不跟風,隻唯實,腳踏實地探索語文教育科學的客觀規律,屏聲靜氣領悟語文教育理論的科學真諦,盡量少一點浮躁與功利,多一點沉穩與超脫。曆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也許有些看法在當時可能不合時尚,但事後驗證卻是真理。我們應當相信時間的評判,更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本書與其說是個人的專著,倒不如說是群體的創作,因為它凝結著許多人的智慧和辛勞。書中吸納了廣大語文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不少地方還直接引用了他們的著述。本人長期的教學與研究一直得到我的老師、長輩、朋友、同事和學生的許許多多的關愛與扶助,其中,於源溟、周敏、劉光成博士在本書的撰寫中就給了我直接的幫助。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和責任編輯的鼎力支持,促使這部學術專著得以順利出版。對於所有這一切,我都是心存感激、永誌不忘的,借此機會,我向一切關心、愛護、支持、幫助過我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還要特別感激我的妻子彭桂琴女士。將近30年的共同生活,我們相濡以沫,堅守清貧與淡泊,共創家庭與事業,她予我的學術研究以極大的理解與扶持,光是幫我謄抄的手稿就達數十萬字之多;如今家境漸寬,本可樂享晚年,不意天不賜福,竟致身染沉屙,令人痛心不已!在此,一則衷心地感謝她,一則虔誠地祝福她,祝願她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逢凶化吉,益壽延年!
最後,熱切期待得到業內方家和廣大讀者對於本書的親切關注和有益指教。
周慶元2005年5月記於嶽麓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