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會讓人完全滿意,因此我們不要總是活在抱怨之中。與其躲在角落裏抱怨,還不如把痛苦和磨難當作提高自我的墊腳石,以坦然的心態去承受,去麵對,進而去改變。挫折,不是一種折磨,也不是一中煎熬,更不是一種虐待,它是我們性格的試金石,是一種黑色的挑戰,強迫人們通過不斷應戰來搏擊命運,從而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成在穩重,敗在抱怨
在曆史上,不乏穩重成大事的人。諸葛亮坐鎮守城,麵對司馬懿幾十萬大軍臨危不懼,那種安定沉穩、麵不改色、彈琴曲調柔和,音韻不改的氣勢讓人敬佩;拿破侖每每遇到大戰險情,那種指揮鎮定、遇事不慌、化險為夷的氣魄值得讚歎;他們在困難麵前,不是滿腹的抱怨,而是臨危不懼,穩重自若,最後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抱怨隻會使人遠離成功,走向失敗。在生活和工作中,隻有成熟才能把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隻有穩重才能在競爭中不慌不亂、有板有眼地發揮智謀。強強對抗中一絲一毫的幼稚與驚慌,牢騷與抱怨隻會於事無補,最終導致功虧一簣。
曹瑋是宋朝時渭州的知州,兼營本地軍事。他訓練出的軍隊英勇善戰,西夏人很懼怕他,因此,朝廷一直讓他踞守於此。
一天,曹瑋正在州府內宴請賓客,部下將軍都在席上陪同。宴後,曹瑋要與賓客下棋。剛剛擺好棋子,隻見一名士兵慌慌張張地跑進來,稟告曹瑋說:大事不好,有士兵叛逃到西夏去了。周圍的將官與賓客聽了都很震驚。
曹瑋也很吃驚,但他為人精明穩重,馬上意識到自己是主帥,應該穩住大局,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慌亂,而抱怨部下,尤其是如今賓客尚在,人多嘴雜,難免出現紕漏。所以,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話說:不要大驚小怪,他們是我派去的,你千萬不要把此事聲張出去。
曹瑋的話不知道怎麼傳到了西夏,西夏人以為逃亡來的宋營士兵是奸細,非常氣憤,立即把他們殺了,並把人頭拋向宋朝的邊境。自此,再也沒有士兵叛逃。
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曹瑋以不變應萬變,不但迅速穩定了情緒,而且將計就計,順水推舟,一下子變不利為有利了。偉大人物都是鎮靜的高手,因為他們懂得,抱怨對解決問題毫無意義,隻有沉下心,才可能讓辦法浮出水麵。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麵,麵對突然變故,一些核心人物總會大喝一聲:慌什麼!這句話一半是提醒別人,另一半則是在暗示自己。驚慌抱怨容易使人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使人丟三落四,語無倫次。
在美國,有一位具有27年飛行經驗的駕駛員,在一次采訪中介紹了他的一段飛行史中最不平常的經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是F-6型飛機的飛行員。一天,他們接到戰鬥命令,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後,來到東京灣。他按要求把飛機升到距離海麵300英尺(1米=3.2808英尺)的高度做俯衝轟炸。300英尺低空飛行在今天可能不算什麼,但在當時,這已經是很低的飛行高度。
正當他以極快的速度下降並開始做水平飛行的時候,他的飛機的左翼突然被擊中,整架飛機翻了過來。
人在飛機中,是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的,尤其在天和海都是藍色的時候。飛機中彈後,他需要馬上判斷他的位置,以便決定他應該向上還是向下操縱他的飛機。但是,在最初那一瞬間、在那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他沒有去碰駕駛艙裏任何控製開關,隻是強迫自己冷靜、思考、理智,於是,他發現藍色的海麵在他的頭頂上,知道了自己確切的位置,知道了自己的飛機是翻轉了。這時,他迅速地推動操縱杆,把他的位置調整了過來。在那一瞬間裏,如果他衝動地依靠他的本能,慌亂地操作,那麼,他可能會把大海當作藍天,一頭撞進海裏葬身魚腹。這位老飛行員在回憶過後,語重心長地對記者感慨道:是我的冷靜挽救了我的性命。
一切都在變化之中,發生突變事件是難免的,老飛行員能從冷靜中挽回性命,如果那時他隻是想著抱怨飛機是誰維護的?老天為什麼這樣懲罰他?那他就隻有死路一條了。然而,正是他穩定、理智的情緒救了他。可穩定的情緒來源於何處?答案是來源於正視事實,接受事實。理智的人在危險麵前能保持頭腦清醒,因此能臨危不懼,化險為夷。
因此,培養穩重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在任何場合都能應付自如。相反,不穩重不僅會使我們自己無法正常思考,而且會讓周圍的人慌作一團。那些有過輝煌的人物,都曾經駕馭過別人,都有戰勝一切阻礙其發展的力量的經曆,當然他們最先戰勝的是自己的情緒,因為戰勝了自己的情緒,他們在關鍵時刻才會顯得從容不迫,接下來的一切才會變得簡單起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士,就必須先成為一個從容不迫的人,就必須養成穩重的好習慣。
不怕從頭再來,隻怕一蹶不振
許小姐小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總共8個,父母把她們養大都已經很不容易,更別提上學了。許小姐小學沒有讀完,因為經濟的原因,就被迫休學了。
許小姐從小就是個十分要強的人,雖然她學曆低,但不怕吃苦,不畏困難,有自己的想法,16歲就從老家出來到北京打工。許小姐最初來北京是給別人做保姆,雖然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保姆這個工作畢竟受人限製,沒有自由,並且收入太低。
許小姐想改變目前的現狀,一次去市場買衣服給了許小姐靈感,她認為自己包一個攤位,可以試著做服裝生意。許小姐做了3年的保姆之後,積攢了一筆錢,就辭職賣起了服裝。最初的時候,因為沒入行,所以生意不是很好,貨物積壓了,有時候可能還賠本。初做這個生意,同行還欺生,經常還會發生些小矛盾。但麵對這些方方麵麵的困難,許小姐沒有後退,兩年後,許小姐最終憑著自己的勤勞與不畏困難的精神,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每個月都有萬把元錢的純收入,在服裝行業成了同行羨慕的對象。
5年後,許小姐的服裝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資金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小姐心又開始動了,她想開一個小型的服裝加工廠,自己的攤位還賣著服裝,如果自己生產的服裝直接拿到自己的攤位來賣,或者辦大了賣給這些像自己一樣的批發商,收入會比隻賣服裝要高出很多。
許小姐把這個想法跟同行們說,同行們個個都表示不理解,說她現在生意做得如此好,如果現在生產服裝,怕是兩者都顧不過來,再說生產服裝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原料也不知道如何進,技術工人也需要招聘,還需要會管理……這所有的一切即便都了解,也不一定能成功,不應該去冒這個險;許小姐的父母聽說女兒有此想法,也苦口婆心地勸慰她:娃啊,現在你賣服裝做得如此好,在咱們家這邊所有的打工者中,也是掙錢最多的一個,為什麼非要再辦一個服裝加工廠,萬一沒辦成,錢都搭了進去,別人還笑話你。
許小姐明白同行們的好心,也知道父母是為自己著想,同時更了解辦服裝加工廠的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許小姐沒有改變自己的打算,她想不應該辦不成,因為自己雖然不太懂,但也知道行內的一些情況,即便萬一投資失敗,自己還可以重來一次。
於是,許小姐不顧眾人的勸阻,勇敢地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加工廠。辦服裝加工廠說說很容易,其實各方麵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許小姐在真正去做時也體驗到了。資金雖然有,但有時候卻周轉不過來,就需要頂著親戚朋友不信任的眼光去借;技術方麵經常不達標,或者式樣不夠新穎,因此銷路不好;有些員工消極怠工,還需要想方設法激勵……
許小姐雖然堅強,但麵對如此大、如此多的困難,自己一個人頂著,有時候真感覺支撐不住,因此背地偷偷地流了很多次眼淚,但許小姐沒有放棄。
許小姐一個個地去解決難題,慢慢地克服了存在的一切困難,她的服裝加工廠開始一步步走向正軌,由不盈利到賺錢、到賺大錢。她的攤位,開始時還去外麵進衣服,後來都是直接從自己的服裝加工廠拿來去賣,而且銷量一直飆升。
許小姐成功了,因為她的不畏困難、不怕失敗、大不了重來的勇氣。這樣的人不多,但大多都能最終獲得成功。在這些人成功之時,那些優柔寡斷之人,還在那裏考慮著要不要迎困難而上,這樣做是不是劃算,沒有作為地耗費著自己的生命。
勇敢的人,不怕失敗,他們有著大不了從頭再來一次的勇氣,當機立斷開始行動,這樣做要麼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一下子成為了人上之人,要麼就是失敗了得到了教訓,增加了下次成功的幾率,對他們而言,無論成敗,都是有所收獲的。
然而,很多人想成功,但又害怕失敗,因此他們左右為難,猶豫不決。機會無聲息地在這些人猶豫之時溜走,困難在這些人的舉棋不定中依然存在。時間雖然在走,而人卻沒有進步。這種人麵對工作麵對生活都是如此。
馬先生高中畢業,在一個公司裏做銷售工作。他的口才不錯,很多人都說他當個律師比較合適,馬先生內心也有此想法,他感覺自己如果能夠當上律師,肯定是一個出色的一流律師。
馬先生開始設計自己的未來,他想先自考法律專業,專本科攻下來之後,再考個律師證,就去當律師。馬先生聽一個自考的同事說:自考非常難,很多人科目沒有考完就放棄了,特別是英語,是最難的一關,多數人沒有拿到畢業證,就因為卡在這裏。
馬先生聽到這裏,開始動搖了,他一直在想著自己是不是應該投入到這個艱難的學習過程中去,想放棄又遺憾,不放棄又怕付出後失敗,怕遭到打擊之後再也沒有勇氣重新來過。
馬先生就這樣左右為難著,兩年之後,那個說自考困難的同事已經學完了所有的自考課程,那個英語的難關才成功跨過,而馬先生,還在是不是參加自考這個想法裏徘徊呢。預料他如果再不進行決斷,恐怕當律師的夢想就真的成了泡影。
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就因為他們前怕狼後怕虎,想做卻又害怕失敗,失敗了又怕經受不住打擊,更沒有重來一次的勇氣。這些人很常見,他們跟別人會談自己的理想,講自己的抱負,把自己的人生藍圖描繪得有聲有色,可就是不去采取任何行動,一直在原地踏步,這種人最終也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成功是人人渴望的,失敗也是人人避免不了的。麵對困難毫無畏懼,勇敢地迎難而上,想方設法越過挫折,戰勝困難,足以顯示了一個人麵對困難的強大,但不見得此人因此就一定能夠完成任務,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因為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千萬個,客觀、主觀上的因素都存在很多,哪一個因素沒有顧及到,成功就會在哪裏擱淺,客觀因素人主宰不了,但主觀方麵隻要奮鬥了,盡力了,失敗了就沒有什麼遺憾,戰勝不了困難也沒必要自責,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從頭再來,一樣能夠顯示自己麵對困難時的強大。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巴爾紮克說過:苦難對於人生是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
的確,人的一生沒有誰是平平坦坦的,一帆風順是我們善良的祝願,但是誰能平步青雲而終老一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以曆改變命運的坎坎坷坷,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們知道,梅花是在臘月開的,當時很冷,但它依舊不怕嚴寒盛開,把香氣帶給世人。也就是說,人要不怕困難,不怕失敗,要經過磨煉才能成才。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為自己所要達成的目標付出努力,經曆過了此中必經的磨難,才能夠獲得最後的成就。
提起華語歌王周傑倫,也許會有很多人說,他非常幸運。其實,周傑倫並不幸運。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創造的。
周傑倫3歲的時候就表現出出眾的音樂天賦,媽媽拿出積蓄為他買了鋼琴,然後又教他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使他在台北讀高中的時候,就成為學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畢業後卻是到一家餐館當了服務生。服務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會遭到訓斥。有一次,他托著菜盤邊走邊聽歌,一不小心與一位女服務員撞個滿懷。女服務員的手被燙出水泡。餐廳經理趕過來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又罰了他半個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音樂資料,把差不多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音樂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學習。不久,餐廳配備了鋼琴,但是換了幾位鋼琴師都不滿意。周傑倫在一個沒人的機會忍不住上去彈了一曲,不想,他的彈奏非常合老板口味。於是,這個18歲的男孩在人們驚異的目光中當上了鋼琴師。
可這隻是向前邁進了一個小小的台階。1997年9月,表妹為他介紹了一個伴奏的機會,但是他卻演砸了,舞台下噓聲四起。周傑倫難受極了,可他並不灰心。
不久這家他去伴奏的阿爾發音樂公司請他去專職寫歌。他很高興,辭了職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職務卻是音樂製作助理。這是一個除了寫歌,什麼雜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給同事買盒飯。他想至少這裏有音樂的環境,於是他勤快地幹好所有的事。一次,因為人數的增加,他買盒飯從中午12點一直買到下午3點,連水都沒顧得上喝,他卻毫無怨言。
終於有一天,老板給他配備了辦公室,讓他專職寫歌。他有了可以放飛夢想的平台,創作欲望噴薄而出,他創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當他把這些歌曲拿給老板的時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搖頭。老板感到,他的音樂天賦很好,可樂曲總是怪怪的,不討人喜歡。自己創作了這麼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沒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棄。可他也明白,如果放棄,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他終於沒有放棄。屈辱反而激發了一股勁頭,他一連七天每天都創作一首歌。老板每天早晨8點上班時,準能見到他的作品。老板雖然覺得他的作品還不成熟,但還是被他感動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淚知道》推薦給劉德華,遭到拒絕。又把他專門為張惠妹精心創作的《雙截棍》推薦給張惠妹,遭到了更加幹脆的拒絕。
一次次失敗,周傑倫開始迷茫了,他開始懷疑自己。就在這個時候,老板對他說:別忘了,你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時候,這一句肯定的話語,勝過千斤獎賞。在他到這家公司兩年多而毫無成績的時候,老板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我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我就從中挑出10首,為你出唱片專輯。
周傑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毫無成績的人怎會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熱血沸騰。他買來一大箱方便麵,鑽進創作室,任由激情噴發,一首接一首地創作,疲憊不堪時,打個盹兒,醒來繼續創作。連軸轉了10天,52首歌創作出來了。
老板很佩服他,也兌現了諾言。他的第一張專輯製作出來了。剛一上市就一鳴驚人,被歌迷搶購一空,並得了三項大獎。
從此他的每張專輯都風靡歌壇,一發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評選中,他被評為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果沒有那麼多生活的艱辛,也許周傑倫就不會珍視那些創作的機會,我們也許就無法聽到他動人的歌聲。無獨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難,霍英東也是在苦難中長大成人的。
霍英東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加煤。但不久卻被老板炒魷魚了。
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隻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
後來,霍英東又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隻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抬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
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雇了。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做釘鍋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糧廠做賣糧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誌,培育了他的堅強。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遊泳。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曆,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艱苦的生活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阻礙,對於成功的人來說,卻是一種磨煉。
美國有一家家財萬貫的大企業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學期間要自己課餘打工賺取學雜費。有人認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這位企業家卻說:我這樣做隻是為了讓孩子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讓她經受一點艱苦生活的磨煉。這樣,她長大以後才能知道怎樣把握自己,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苦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隻是來臨的時間不同,如果在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吃大苦,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不可能享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