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凡事不能靠運氣。如果凡事隻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那麼想做成一件事是非常困難的。順其自然和聽天由命都是消極的做法,萬事都要靠自己來爭取,不聽天由命,相信自己,隻要你能夠自立自強,勤奮執著,終有一天你會駕馭於命運之上。

不認命,命運要積極地去爭取

美國有一個伐木工,他有一天獨自一個人開車到深山裏麵去伐木。這一天,他遇到了一件意外:一顆被他用電鋸鋸斷的大橡樹倒下的時候,因為碰到了對麵的兩外一棵大樹,所以就被彈了回來。樹往回彈的速度相當的快,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他避閃不及,被那棵大橡樹壓住了右腿。

轉眼間,他的右腿就血流不止,巨大的疼痛感讓他的眼前發黑,但是堅強的求生意誌讓他沒有暈過去,他吃力的保持者清醒。

因為他經常到這個林區裏麵來伐木,他清楚的知道這個林區周圍幾十公裏都沒有人居住,而且也很少有人會到這裏來,就算登上幾天也不一定會有人經過,看見他。而且他的血流得很多,即使等到了人,可能也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

他知道他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用電鋸鋸斷自己被大橡樹壓住的那條右腿,然後爬到汽車上,開車去最近的一個醫院。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可怕,實行起來更是困難,但是如果不積極的行動的話,他今天就會喪命於這個林區裏麵,以後再也不能見到自己的家人,不能擁有自己的人生了。

於是他堅強地把這個計劃付諸行動。

他用電鋸鋸斷了自己的腿,在鋸腿的過程中,他沒有麻藥等等讓自己減少痛苦的意誌,甚至沒有止血的藥,疼痛使他的眼睛一陣陣的發黑,他幾欲暈厥,但是為了自救,他頑強的挺了過來,鋸下了自己被壓住的右腿。

後來,他艱難的爬上了自己的汽車,用一條腿艱難的開動了汽車,然後把汽車開到了最近的一個醫院。

他一直控製住自己,不讓自己在路程中暈倒,直到被醫生送到擔架上的時候,他才終於放心的暈了過去。

他的事跡很讓人震撼,引起了媒體注意,電視台把他的經曆做成了一期節目在電視台播出,這個節目一播出就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人人紛紛被他積極自救的精神所折服。

當我們遇到與這個美國伐木工相同的境地時,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有勇氣?用電鋸鋸掉自己的腿需要多少勇氣?用一條腿開車需要多少的勇氣?

很多人遇到他那個境地時,也許會認命,就這麼不負責任的把眼睛一閉,然後等待那個“或許”會到來的救援。這樣消極的態度能救回自己的性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隻有像那個勇敢的伐木工一樣,積極的自救才有可能會得救。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不會遇到與伐木工一樣的困境,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消極的等待,那麼就會錯過太陽,錯過月亮,也錯過星星,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隻能抱著失敗自怨自艾。

但是如果我們積極的麵對人生的每一個機遇、挑戰、困境,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想起來困難但是做起來簡單,隻要我們肯做,肯積極的去爭取,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好的完成,我們可以得到成功。

眾所周知,乒乓球是我們中國的國球,中國的乒乓健兒在世界的比賽中頻頻取得桂冠,在奧運會、世錦賽中常常包攬乒乓球個個項目的冠軍,對這個項目實行了“壟斷”,即使國際上為了限製我們中國選手,而把乒乓球從小球改成大球,我國的運動健兒們也依然包攬了金牌。

在中國乒乓球選手中,鄧亞萍是一個我們都熟悉的人,她的個子不高,但是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刻苦的訓練,她的乒乓球在世界上是無敵的,她曾經拿過很多世界冠軍,也是很多屆奧運會的冠軍。

她從5歲起就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10歲時就進了國家隊,一直到24歲退役。作為運動員,她無疑是成功的,達到了一個運動員可以達到的巔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幹其他事情也很成功。

她當年退役以後就到了清華大學外語係讀書。雖然她的外語很差,剛報到的時候隻能寫下26個英文字母,但是她非常用功刻苦的學習。她完全把自己當年練乒乓球的勁頭用來學外語,付出的比別人多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她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但是她沒有僅僅滿足於大學的水平,她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要積極的拚搏,於是就去考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生,結果考上了。後來她仍然不滿足,還到英國的劍橋大學讀了博士。完成了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到一個優秀的學者之間的轉換,這些全都和她的積極、努力分不開。

後來,鄧亞萍又以在讀博士、北京奧組委官員、國際奧委會官員的三重身份參與北京奧會的籌備工作。北京奧運會的圓滿舉行裏麵,有著她的一份力。

她現在一直在努力著,想把中國體育與世界更好的接軌,想讓我們也能在國際奧委會中占領一席之地,讓中國也能成為製定規則的人。

鄧亞萍的人生就是一部傳奇,我相信我們今後能在她的人生中看到更多的傳奇。

乒乓球是國球,所以相當的普及,會打乒乓球的人相當的多,但是打得好的又能有幾個呢?要想進入國家隊都非常的艱辛,更何況是贏得世界冠軍呢?我們可以從中想到,鄧亞萍為了得到世界冠軍,灑下了多少的汗水和淚水,又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啊!她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她的人生,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驚歎她所取得的成功,也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積極拚搏的好榜樣,我們從她身上知道了——聽天由命,不如自力更生,成功就需要用積極的心態麵對機遇和挑戰!

出身沒有好壞,態度決定成敗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會經常被問及或者討論這樣一些問題:你想過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嗎?你想過為什麼沒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嗎?你知道自己最大的長處是什麼嗎?

對於這樣的問題,很多人會給出這樣的一些理由:我從來就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機會,你知道,我的父親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我從小在貧民窟裏長大,以你的認知範圍,根本不會知道這會給一個人留下什麼樣的影響;我沒什麼文化,初中還都沒畢業。

其實,這些人這樣說,無非就是想證明他們之所以一直不得誌,並不是他們自身的原因,而是上天太不公平了,讓他們有著這樣的一個出身。而他們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在於他們沒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也正是因此,致使他們與成功徹底絕緣了。其實,英雄是不問出身的,因為成功從來就不問出身。

史泰龍出生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一個家庭裏。父母都以酗酒為樂,時常在酒醉後毆打他,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他沒念幾天書便輟學了,像他父母一樣酗酒,經常和人滋事打架。在他十九歲那年,他突然意識到,他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要不會和他的父母一樣。這樣的生活,他不願意再繼續下去,於是他開始審視自己。身無一技之長的他覺得,隻有當演員才是自己的出路,因為這個行業不需要專業的技術。想到做到,他立刻起身前往紐約去找電影公司。

由於史泰龍英語講得不標準,長相也不怎麼樣,他跑了500多次電影公司,都遭到了拒絕。這時的他窮困潦倒,隻能睡在他的小車裏麵,身上也隻有不到100美金。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想:“或許重來一次,結果不會像現在這樣糟糕。”

於是,他又跑回去從第一家開始應征當演員,結果又被拒絕了上百次。他並沒有氣餒,又再次跑回去,向每一家電影公司重新介紹自己,還是被無情地拒絕了。

在失敗了1500次後,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經驗,認為自己應該轉變一下思路了。

後來,他寫了一個劇本叫做《洛基》,並拿著劇本到電影公司自薦,到第1800次的時候,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以75000美元的酬金用他的劇本,但不讓史泰龍參加到電影裏麵。

當時史泰龍已經沒錢吃飯了,但是由於公司條件苛刻,史泰龍沒有動心,寧可不要這75000美元,他拒絕了公司的要求,這讓老板非常驚訝。

一直到第1855次,史泰龍終於當上了演員,他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他寫的劇本《洛基》。從此他一炮走紅,逐漸成為全世界片酬最高的男演員之一,基本酬金是2000萬美元。

不好的出身或許會給命運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這隻是一時的,更不會因此就決定了往後的命運。因為往後的命運還是個未知數,它將會是什麼樣子,隻存在於我們的心態之中,隻存在於我們的行動之中。所以,請不要抱怨自己的出身,出身是別人給的,而命運卻在我們的手中。

著名傳記作家莫洛亞說:“我研究過很多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的傳記資料,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他們的出身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永遠不相信命運,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在對命運的控製上,他們的力量比命運控製他們的力量更強大,使得命運之神不得不向他們低頭!”

因此,無論你是出身高貴還是貧賤,都要記住:出身沒有好壞之分——也許好的出身會給你暫時的安逸,但這並不代表你的一生都可以從此高枕無憂;也許不好的出身會讓你備受艱辛,但若你的態度是正確積極的命運未嚐不會因此而改變。

自強讓你主宰自己命運

自強,就是在苦難和不公平麵前,保持自己內心的堅強。命運之神並不是公平的,它會給很多無辜的人帶來不幸;命運之神又是公正的,它在帶來不幸的同時,還給這些不幸的人帶來了一顆堅強的心,帶給了他們一種自強不息的性格。讓這些自強不息的人,能夠勇敢地從命運之神的手中把自己的命運奪回,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失敗和挫折是暫時的,隻要你自強進取;誤解和仇恨是暫時的,隻要你達觀待之;讚揚和激勵是暫時的,隻要你不耽於夢想;煩惱和憂愁是暫時的,隻要你不被它左右。麵對失敗和挫折,我們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然後勇敢超越;麵對誤解和仇恨,我們要有一種坦然寬容的思想,然後保持本色;麵對讚揚和激勵,我們要有一種平和釋然的態度,然後不斷進取。堅強的意誌能夠調動我們所有的能量,使我們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全國政協委員的張海迪,作為一個殘疾人,她曾經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過一個議案,建議將“全國助殘日”更名為“全國殘疾人自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