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涼朝,男人三妻四妾是社會常態,權貴家庭中,富貴人家一個正妻和幾個小妾是常見的家庭結構,正妻是通過正式的三媒六證娶來的,她們通常是家族或家庭的女主人,擁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力。
小妾的分類較為複雜,她們的地位和來源各不相同,其中一種小妾是男主人為了政治或經濟目的與有勢力和影響力的家庭進行聯姻的結果,這些女子被稱為平妻或側室,如果正妻不幸去世,這些小妾中就有可能有人被扶正,成為新的正妻。
另一種小妾是男主人花錢娶回來的,她們通常擁有出眾的容貌和姿色,因此很受男主人的寵愛,她們雖然地位不及平妻,但在家庭中也能享受到一定的優待。
最後一種小妾是男主人家中的丫鬟,被男主人看中後賦予了小妾的身份,但通常隻有生育了子女的丫鬟才會被賦予小妾的身份,沒有生育的丫鬟隻能被稱為通房丫鬟,她們的地位更加低下。
丫鬟的社會地位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家生子,指的是祖祖輩輩都在一個府裏服務的家庭,男性是家中的仆人,女性是家中的丫鬟。
這些家生子由家主指定結為伴侶,生下的孩子仍然是府裏的奴婢,他們的身份和父母一樣,繼續在府中服務。
另一種丫鬟是雇傭來的,她們可能是由於家庭貧困或其他原因來到府中服務,王安的母親就屬於家生子,她的地位非常低下,作為家生子,她的生活和命運都受到府中規矩的嚴格限製。
王安的母親李氏,作為家生子,她的生活充滿了艱辛。
她的身份和地位使她在家中幾乎沒有話語權,她的存在幾乎被忽視,生活完全依賴於府中的安排。
王安作為她的兒子,雖然因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獲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他也無法改變自己母親的出身和地位,隻是相對受到了優待。
隻有王安自己獨立,分支後他的母親才可以享受主母的待遇。
在大涼朝,禮法被視為維係社會秩序的基石,尤其在官宦世家和書香門第中,對於三綱五常的遵守更是嚴格,王安的家族作為當地的官宦世家,對這些傳統禮法看得極重。
王守業雖然先前身居高位又是兩榜進士出身,但家族中仍有一些輩分高的老人,他們守著先人的輝煌,恪守老禮,經常拿一些不合時宜的老規矩來教訓王守業,讓他頭疼不已。
對於李氏的葬禮,按照禮法,正妻可以抬棺走正門,而小妾則隻能從旁門出入,悄悄出殯,以免招來旁人的笑話。
王守業看見自己的三兒子王安有出息了,心中也想破例安撫自己的兒子,但家族的族長聽聞此事後卻不幹了,族長堅持認為,如果李氏從正門出殯,不合禮法,會招人恥笑。
族長固執地來到王守業的府裏,親自安排喪事,盡管王守業的地位高,但在家族中並不講身份地位,隻講輩分,族長拿著家譜,不管王守業在外有多少風光,在他麵前也得老老實實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