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離益華約有兩天的路程。這一次去通州城,李豐睿帶了二十多名隨從,畢竟是去參拜上司,交代一下地方的政務,不能帶太多的人。
李貴在認清了大多數的文字之後,就把心思都放在了《紫雲心經》之上。按照李貴的想法,這時候叫他當個讀書人也是挺難為他的。倪智華對李貴這樣的想法表現了充分的理解,念書作詩還是從小做起的好。
李貴因為前幾次的良好表現,他在李豐睿的麵前,地位已經大大的提高了。再加上一個讀書人(童生)的身份,李貴已經不用李家的仆人身份,而是李豐睿下屬的身份。
兩天的路程,李貴等人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很順利地就來到了通州城城下。通州城是一個大城,等李貴來到之後,才體驗到通州之大。李貴用前世的標準來衡量,通州城至少高五層樓,40多米,厚不少20米,長難望其邊際。還有深深的護城河,河上有一座10米寬,30米長的大橋,橋的兩邊各有鐵鏈連接城牆,隨時可以通過機關收起。
走進通州城,倪智華不知道為什麼,特地向李貴介紹通州城的一些基本情況和風土地貌。李貴注意到,光是通州城就駐紮著十萬大軍,其餘十萬大軍則駐紮在西部門戶大關,鶺鴒關內。看著倪智華的眼神中有些懼怕又有些期待的神色,李貴深以為然。如果那位王爺想要獨立的話,至少應該很難有軍隊打得進通州,應該會成功。但是,可能因為王爺也是皇族人,李貴想他最想的一定是奪得皇位。所以他想要奪取天下,需要的不是堅城,而是更多的軍隊。
通州城異常地繁華,進進出出的人很多,不僅有魏國的漢人人,還有許多外族裝扮的人。進城之後,李豐睿先去找驛館,而李貴則需要自己去找間客棧。
李貴不是一個人,原本和自己相好的李全陪著他一起去找客棧。李豐睿給李貴的銀兩不算少,這讓李貴得以在通州城內一家較大的客棧裏住下。等李貴安頓好了,李全就回驛站了。李貴是來參加會考的,李全僅僅是確定他的住處,等回去的時候再來通知一起回去。李豐睿將會在通州待上那麼好幾天,到時李貴可以一同坐車回去。
成為了讀書人,是應該有一個服侍自己的人,這也是倪智華給李貴的建議。李貴雖然有著前世人人平等的觀念,但是卻不排斥找一個仆人的想法。而且,李貴也有自己的考慮,自己雖然已經是讀書人,認得的字也夠多了,但是一手毛筆字還是寫不好。最重要的是,能看懂,不代表能寫得好,這還是因為前世用電腦太多而導致的,習慣用拚音打字,最後拿起筆的時候經常會忘記某個字怎麼說了。所以,李貴的目的是想找一個會寫字的仆人或書童。
中國每個朝代都有奴仆的存在,魏朝同樣也是這樣的。就李貴所了解的,魏國雖然很強大,但是這個帝國也是有著很深的社會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土地的所有權問題,地主與農民的矛盾不可調和,隻能壓製。當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的手裏的時候,李貴相信整個國家將會大亂,這是中國古而有之的,這魏朝應該也不例外。在這矛盾之外,還有一個矛盾就是地方與中央的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各種各樣原因遭難的農民,賣兒賣女的事情從沒有停過。通州城裏就有一處專門人口市場,專門買賣一些勞工,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