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爺道,“我也覺得長期住在寺裏不妥。要不,就讓父親在咱家的莊子裏修養怎樣?那裏條件好些,也方便小輩們去敬孝。”
國公爺搖頭道,“咱家的莊子都在西郊和北郊,而大覺寺卻在南邊。最好咱家能在南邊買處莊子,離大覺寺近些,也好時常請大師把脈。”
太夫人的眼睛一亮,說道,“我記得二郎媳婦有處嫁妝莊子正好在玉嶺山的山腳,就把老公爺送到那裏吧,我也在那裏陪著他。二郎媳婦又會做吃食點心,就讓她在跟前孝敬我們老兩口。”
國公爺不太同意,“二郎媳婦年紀太小,人又有些拎不清,她能服侍好父親和娘?”
太夫人笑道,“傳言不可信,你看那小妮子的眼睛,清明又透亮,也不像拎不清的。她隻帶了真哥兒一個多月,那孩子就大變樣,不隻長胖了,性格也活泛了。”
馬嘉仁也說,“今兒順王爺也誇二弟妹聰慧。”便把謝嫻兒在銀樓無意畫了個圖樣,卻意外得了順王爺青眼的事情說了。
二老爺大笑道,“小妮子果然聰明得緊,不想花銀子買首飾,又要給你們兄弟留麵子,才畫了個圖樣為難銀樓。沒想到一舉數得,還意外掙了銀子。”
說得幾人都笑了,太夫人又指著榻上的一個食盒說,“這是她教下人做的點心,你們嚐嚐。”
……
因為高層開了個臨時會議,晚飯便推遲了。吃完飯出門,已經是漫天星辰。
出了東廂花廳,以太夫人為首的幾位當家人又對謝嫻兒進行了口頭嘉獎,表揚她把真哥養肥了,蛋糕也很好吃,希望她繼續發揚光大。
謝嫻兒又表了決心,一定再接再厲,不辜負領導的期望,雲雲。
謝嫻兒牽著真哥兒慢慢往劍閣走著,小路彎彎曲曲,兩旁樹影婆娑。春日的晚風無比溫柔,夾雜著花香及青草香味撲麵而來,柔柔的吹在臉上有些微癢。再捏捏那隻溫暖的小手,聽他幾句童言童語,說不出的愜意和美好。這應該是謝嫻兒來到大夏朝以來最舒心和舒緩的一刻了。
繃了兩個多月的弦終於放鬆下來。
突然,真哥兒停了下來,指著星空說,“娘親,那天上的星星咋還一閃一閃的呢?”
抬頭望去,星河璀璨,星辰閃爍。
謝嫻兒也不能跟他說這是因為大氣層的原因,便給他講了“牛郞織女”的故事。這個傳說在這個時代也有,隻是比較簡單和純樸,隻有寥寥幾句。
而後世的“牛郎織女”卻是經過上千年的積澱和潤色,要優美和豐富的多。再加上謝嫻兒的語音清柔,快慢得當,偶爾還會引用兩句“鵲橋仙”裏的好詞佳句。把真哥兒和幾個丫頭聽得如癡如醉,欲罷不能。
他們不知道的是,掉在很後麵的馬嘉敏一直跟著他們,都跟到了劍閣,看到他們進院子把門關上,也把故事的尾巴關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