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種事早做早有利,一個國家的興盛隻有靠自己全社會參與進來才能完成

商業行為會極大利於百姓從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分到利益,傳統的農業生產收效緩慢,靠天吃飯,不容易讓百姓獲得國家發展的實利。

“你不用再說這事了,出去也別亂說,改不了更沒法改”

隆慶帝沒好氣地說道,他要勸住江澈,不然一旦這話讓那些貴族們知道,絕對要對其群起而攻之。

“好吧,那陛下要聽一下我的第四條建議嗎?”

“快給朕麻利的說!”

隆慶帝第一次感到江澈這麼討厭,說話繞來繞去,磨磨嘰嘰!

“這個很簡單,就是需要陛下派人去找幾種農作物,大概就在沿海省份,還沒有得到推廣,臣可以畫出樣子來”

“農作物,朕要這個幹嘛,有什麼特殊的嗎?”

“沒什麼,隻是畝產可以超過千斤,而且極易種植,能當主食吃而已”

“什麼,真的假的?”

隆慶帝噌的一聲站起來,他聽到了什麼,世界上會有這麼高產的糧食作物?

“沒錯陛下,這兩者都是從海外傳來的,一點兒也不神秘,隻是現如今沒有被人發覺作用,一旦得到推廣,以現在的人口規模將大大緩解我們糧食的壓力”

說著江澈拿出一張紙,用毛筆畫出幾樣作物的大概模樣遞給隆慶帝

“好好好,這才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朕立刻派人去找,然後大規模推廣”

隆慶帝興奮極了,江澈之前雖說也說的很精彩,但那都是長遠之計,短時間看不到成效,但這個不同,隻要找到然後種下去就可以看到成果!

江澈緊接著說第五個建議,“陛下,改革不僅需要良好的上層規劃,更需要優秀的實施者,現今的人才培養已經跟不上時代了,臣想建立一個全新的學堂來培養新型人才,如果成效好的話日後可推廣”

不是他不信任現在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隻是和西方人的爭鬥不是傳統印象裏的那種,初步跨入近代民族國家的他們高層決策可以很好地聚集起全國精英的力量,而較少地受個人意誌影響導致決策失敗!

大周也應該有一批具有國際視野以及超前眼光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來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危機!

隆慶帝聽後皺著眉頭,猶豫了一下

“這...........好吧,那交給你來辦,學堂你打算建立在哪呢?”

“建在薊州城就行,正好可以適應接下來的試點行動”

“行”

江澈的回答沒什麼可以非議的,隆慶帝輕輕點頭,他對這事不以為然,經過多年的選拔他已經挑出一大堆可以辦實事的人才彙聚於朝堂之上,說實話還真不缺辦事的,這群人或許見識和眼界比不過江澈,但有最起碼的智慧以及辦事能力,在大是大非上他們還是靠得住。

接下來..................

“陛下,臣的最後一條建議,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我們應該盡快地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

“這是什麼意思?”

隆慶帝好奇地問,他隱約感覺到有些不簡單!

“陛下,大周如今隻能稱為一個朝代,而不是一個國家,國家的根基是民眾,他們支持誰,誰就是一國之主,如今他們是屬於大周的,還是屬於漢民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