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承赫心急如焚:“知榆,我知道我錯得離譜,但是我會用我的餘生來彌補你們的。你想想,北堯他也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啊。”
“家?嗬嗬,他又不是三歲小孩了,要家幹什麼?你當初那麼輕易地就相信了別人的話,那麼決然地和我離婚,你可曾想過我的感受?可曾想過他的成長?”
傅承赫無言以對,他知道自己現在做什麼都彌補不了了。
玻璃碎了,裂痕要如何修複?
“姓傅的,以後我兒子叫方堯,跟你們傅家沒有任何關係,你死得遠一些。”
傅承赫默默地站在那裏,看著方知榆轉身離開的背影,心中充滿了絕望與悔恨。
楊知珩一直默默地陪伴在方知榆身邊,給予她支持和鼓勵。
方知榆也逐漸意識到楊知珩對自己的感情,她的心中泛起了一絲漣漪。
然而,方知榆的內心依然充滿了矛盾。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再次敞開心扉,接受新的感情。
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事業上,試圖用忙碌來填補內心的空缺。
偶爾空虛的寂寞的時候,找個小鮮肉親親,至於更深入的交流,那便算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方知榆把事業做得越來越大,她與楊知珩之間的感情,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
這天,楊知珩對方知榆表白了:“方總,我知道你經曆了一段很失敗的婚姻,但是我想陪在你身邊,給你幸福。你願意接受我嗎?”
方知榆看著他真誠的眼睛,心中有些感動,但她還是猶豫了:“知珩,我很感激你一直以來的陪伴,但是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感情。你若是想待在我身邊,就保持這樣的關係,不想待了,那便離去。”
楊知珩雖然有些失落,但他還是尊重方知榆的決定:“方總,沒關係,我會等你,直到你願意接受我的那一天。”
……
話說傅北堯的身世雖然大白於天下,但是他似乎並不是很開心。而此時,一場沒有硝煙的 “學術戰爭” 正在京大的各個角落激烈上演。
眾多教授們為了能夠將傅北堯和封晚媞納入自己的研究項目團隊,可謂是爭得不可開交。
兩人來者不拒,如同有分身術般,同時投身於十幾個項目的研究之中。
先說說那個關於量子物理領域的 “超弦理論解析與拓展” 項目吧。
在這個項目裏,傅北堯和封晚媞需要深入研究超弦理論中那些晦澀難懂的數學模型和物理概念。
他們常常在實驗室裏對著滿黑板的公式和數據,一待就是一整天。
封晚媞眼睛緊緊盯著複雜的弦振動方程,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紙上推導著,口中還念念有詞:“這裏的維度蜷縮機製,一定要找到更直觀的數學表達。”
傅北堯則在一旁快速敲擊著計算機鍵盤,進行著大規模的數據模擬運算,時不時抬起頭來,眼神中透著深邃的思考:“媞媞,我們試試將這個拓撲結構變換一下角度,也許能和量子糾纏現象建立起新的聯係。”
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和失敗,他們最終成功地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超弦理論解釋模型,為量子物理界打開了一扇新的思維大門。
在生物基因工程方麵,有一個 “新型抗癌基因編輯技術研發” 項目。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它涉及到對癌細胞基因序列的精準識別、編輯工具的優化以及對人體免疫係統的複雜調控。
封晚媞憑借著自己對生物分子結構的敏銳洞察力,發現了一種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膜蛋白的短肽序列。
她興奮地拿著實驗報告跑到傅北堯麵前:“小哥哥,你看這個短肽,我覺得它可能是我們突破癌細胞靶向治療的關鍵。”
傅北堯仔細研究後,點頭道:“很不錯,我們可以基於這個設計新型的基因編輯載體,提高編輯效率。”
於是,他們日夜奮戰在實驗室,在基因測序儀和細胞培養箱之間穿梭忙碌。
最終,他們研發出的新型抗癌基因編輯技術在小鼠模型實驗中取得了顯著的抑癌效果,讓整個生物醫學界都為之側目。
還有在計算機編程領域的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優化”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