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羿麵露詫異,瞬即收斂,然後鄭重一禮,麵露感激之色:“多謝司馬!”
說起來李傕對他也是極好的,雖然其中因素多多,但不論如何,李傕總歸沒有在任何地方坑他。要緊的事,也都會予以提醒,讓董羿心裏有數。
所以董羿對李傕,是心存感激的。
記憶中的李傕,下場淒涼,這個世界的李傕以後怎樣先不去管,但董羿覺得,這恩惠,總是要報答的。
先且記在心裏,以後緩緩圖之。
領了命令,董羿召集兵馬,當即在向導的引領下,出了飛天殿,往西絕塵而去。
危須距離交河城有兩萬五千裏,又未設飛天殿,因此隻能陸行。依著蛟鱗馬的腳程,除開必要的修整,便是馬不停蹄,也要三日才能趕到。
董遷三人昨夜啟程,比董羿早了四五個時辰,現在至少已在數千裏之外,想要追上不太可能——“隻希望他們三人能看的明白一些.”
危須有戰火,董卓卻遣他們三人以隊率的低微軍職,領一千五百兵馬前往,其中的道理,董羿略有猜測。
董遷三人都不是草包,這一點可以肯定。又是董氏族人,如果好用,董卓自是樂見其成。
但這三人自從軍以來,從族中帶來的種種習慣,一直還未曾磨掉。
這在軍中,是大忌。
而軍隊要磨練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戰爭!
血與火,成功與失敗,才是磨礪軍人最好的手段。
想來董卓就是這麼個意思。
說讓他們去送死,這一點太過。但說董卓有多重視他們,卻也不然。
隻是值得磨練一番。
成與不成,死或者活,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若是死了,那是自己本事不濟。
若能活下來,董卓應該不會吝惜拔擢。
想來董卓也是打的一箭雙雕的主意。
怎麼說呢,一者隻派遣一千五百人前往,就沒真心打算接應楊桐,做做樣子而已,有報複楊雍的心思在裏麵。
二者就是想用一次失敗,來磨練董遷三人,去掉三人身上的傲氣和躁氣,便於為董卓所用!
至於忽然又讓他董羿率兵前往,想來也是一次考驗。
董羿以五品武道境界戰勝六品蠻將,在它乾城撤退的這一次勝利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其中種種,董卓應該是知道的。
想必董卓突然起意,就給董羿安排了這麼一次考驗,看看董羿到底是不是僥幸獲得戰功。若董羿這次事成,想必回到交河城之後,定是平步青雲。
若是失敗.
要麼死在了危須,要麼.
董羿一路疾行,一邊就把其中的彎彎繞繞考慮了一個通透,做到心裏有數。
不過心裏有數歸有數,要完成董卓的命令,卻不容易。
他手下隻有四百餘人,原本五百部曲經過它乾城下一戰,折損了數十人。即便再將董遷三人麾下一千五百人馬完好無損的計算在裏麵,也才不到兩千人。
如果再算上危須的郡兵,至多也不超過五千。
而郡兵戰鬥力普遍不及戍卒,三千郡兵不堪大用。
現在董羿唯一顧慮的有兩點,第一是北狄蠻兵的人數。
隻要不超過五千,他就有把握。如果超過五千,甚至達到一個萬人隊的數量,那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