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吃出五穀雜糧的營養價值(1 / 3)

小米:補益脾胃,產婦的必備食物

小米又叫粟米,原產於我國,有8000多年的栽培曆史。小米中的蛋白質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小米粥是許多人都喜歡的常吃粥品,而且又是健胃補腎的良物。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渴、通利小便的作用。

營養價值

小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煙酸、鈣、磷和鐵等礦物質。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胡蘿卜素0.12毫克。維生素B,的含量居所有糧食之首。小米芽含大量酶,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作用。

健康食用法

小米可單獨熬粥,也可加大棗、赤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各種風味的粥品。小米磨粉製成米糕點心,美味可口。小米還可釀酒、製糖。

選購指南

選購小米先看色澤,再聞氣味。新鮮小米呈金黃色,有一股米香氣味。

食譜舉例

(1)小米粥:小米100克,紅糖適量;以小米煮粥,臨熟時加紅糖調勻,隨意食用。有調中補虛的作用。適用於氣血虛弱、胃口不開、口渴等。

(2)五彩粥:小米、大米、赤豆、綠豆、黑米洗淨,加水煮粥,粥成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加入少量的白糖或冰糖、紅糖等。其粥色美味佳,營養豐富,可作早餐或點心服用。

治病偏方

(1)小米黃芪粥:小米、黃芪各30克,水煎服,治婦女妊娠黃白帶。

(2)羊骨小米粥:羊骨適量(搗碎),陳皮5克,高良薑10克,草果10克,生薑50克,用水煎濃汁,去羊骨、藥渣,加入小米適量煮粥食用。可治虛勞、腰膝無力等症。

(3)小米花生粥:小米與花生共煮為粥,適用於貧血、乏力、疲勞等。

黑米:烏發補心,助眠當首選

黑米外表純黑,又名烏米,是我國稻米中之珍品,古為“貢米”。其營養價值比一般白米高,是理想的食療佳品。黑米性溫、味甘,有補腎益氣,暖胃健脾,明目活血的作用。

營養價值

黑米營養豐富,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白米,其中賴氨酸是白米的2~2.5倍。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鋅、鐵、鉬、硒等必需的微量元素,用它入藥,對頭昏、貧血、白發、眼疾等療效甚佳。

健康食用法

黑米可單獨熬粥,也可加大棗、赤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各種風味的粥品。還可在燉雞、鴨時,加入黑米,以增加治病的功效。

食譜舉例

(1)黑米阿膠粥:黑米150克,阿膠30克,蔥5克,紅糖100克。黑米浸透,鍋內加入清水煮沸後,放入黑米、阿膠同煮,粥熟時加入紅糖、蔥即可。此粥補血益氣,溫經散寒,適宜於體質偏寒的人。

(2)蓮子百合黑米粥:蓮子30克,百合30克,黑米15克,大米60克。蓮子、百合、黑米、大米按常法同煮成粥。有補心安神的作用,適宜於睡眠不好的人。

(3)黑米燉雞:童子雞1隻,宰殺後去毛洗淨,入鍋加水煮(水量宜多),當雞煮至半熟時將浸泡過的黑米放入,雞、米熟後加調料調味。有補肝益腎,烏發健身的作用。

蕎麥:消食降氣,通便的好食物

蕎麥味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除濕、降氣寬腸、消食化積、止汗等功效。適用於腸胃熱積瀉痢、瘡癤腫毒、婦女帶下自汗等症,民間常將蕎麥炒黃,研細末,每日2次,用沸水衝服,可治瀉痢、婦女白帶。將蕎麥麵炒黃,用米醋調成糊狀,塗患處,早晚更換,可治瘡瘍腫毒。

營養價值

蕎麥突出的保健營養特點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同時還含有煙酸和蘆丁,有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的作用。經常食用蕎麵,對人體健康有益,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經常食用蕎麵能起到一定的醫療輔助作用。

健康食用法

蕎麥磨粉製成餅、麵條,入口滑潤,香甜可口。

食譜舉例

(1)紅糖蕎麥餅:用蕎麥麵500克,加適量水、紅糖烙餅食之,連食數日,可治體虛自汗。

(2)蕎麥蜜茶:蕎麥麵60克,茶葉末6克,白蜜30克,同放碗內,衝入開水,攪和後服用。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用於急、慢性氣管炎病人的咳嗽、氣急、大便不通等症的輔助治療。

(3)蕎麵蔥花餅:將和好的蕎麵擀成小長條狀,放入油、蔥末、鹽、花椒末,層層疊起,再擀成薄厚均勻的長條狀,放入鍋內用文火烙成兩麵金黃色,鼓起即熟。入口酥脆,五香味全。

玉米:降脂開胃,恢複青春、抗衰老

玉米又稱“玉蜀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它味甘性平,具有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效。目前我國玉米播種麵積很大,種類有黃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雜玉米等,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他旱穀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饑餓感,但含熱量卻很低,是減肥食品之一。

營養價值

玉米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玉米胚中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於大米。黃玉米還含有維生素A,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A的不足,對保護視力很有好處。另外,玉米還有止血、健胃、利水、利膽的作用,並能降低血中膽固醇,軟化動脈血管。因此玉米是水腫患者、動脈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和肥胖症的中老年人理想的康複食品。

玉米中還含有一種長壽因子——穀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穀胱甘肽氣化酶,具有恢複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尤其是最常見的乳腺癌和直腸癌,另外,硒還具有調節甲狀腺的功能,防止白內障的發生;鎂一方麵能抑製癌細胞的發展,還能加強腸壁蠕動,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玉米中含有的穀氨酸有一定的健腦功能。玉米須有利尿作用,對減肥很有利。

食譜舉例

(1)玉米糊:玉米粉30~60克,加入適量涼水,攪勻成稀糊狀,煮熟後,加入麻油、蔥、薑、食鹽調味服食。適合於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服用。

(2)鬆仁玉米:玉米300克,炒熟的鬆仁50克,紅菜椒1隻,蔥、鹽、糖適量。煮鍋中放水,大火燒沸,將玉米粒放入,調中火煮5分鍾,然後取出瀝幹水分。大火燒熱炒鍋,倒入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先放蔥末煸香,隨後再放入玉米粒和紅菜椒片,調入適量鹽和白糖翻炒片刻。沿鍋邊加入1湯匙(15毫升)清水,再蓋上鍋蓋燜3分鍾。打開鍋蓋,加入鬆仁,大火翻炒均勻即可。適用於高脂血症、高血壓患者。

(3)玉米燉排骨:玉米200克,排骨150克,紅棗數枚,油菜2棵,鹽、雞精。整根玉米洗淨切段,紅棗、油菜洗淨。玉米段、排骨、大棗放入煲鍋內,加水煲至將熟,放鹽、雞精、再煲至酥爛。鍋內放水燒開,將油菜放入汆燙一下,撈出,撒在煲好的玉米排骨中即可。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疲勞、心悸、乏力等症者,尤其是慢性胃炎和胃、肺部腫瘤手術後的患者。

治病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