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的趣事(2 / 2)

林安雅停下車,目光在四周逡巡,同時向車內的李良和韓皓介紹起工業園的情況。目前,工業園內一半的工廠和作坊還在建設中,而李良舅舅的服裝廠已在一周前竣工,前天順利投產。如今,工廠已招募了103名工人和40名司機,工業園的安保工作則交由“海妖”軍事安保公司的雇傭兵負責。

聽到這裏,李良的眉頭緊皺,“怎麼會是他們?難道工業園不擔心名聲受損嗎?”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明顯的不悅。林安雅則顯得冷靜許多,“他們怎麼了?你有什麼不滿意的嗎?”她反問道。李良帶著幾分怒意回應:“讓一群見錢眼開、拿錢辦事、唯恐天下不亂的家夥來負責安保,工業園的管理層到底是怎麼想的?”

林安雅冷笑一聲,“這裏是非洲,不是國內。在這裏,雇傭兵起碼比當地的警察和士兵要可靠得多。”她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現實的無奈與接受。李良聽後沉默片刻,最終選擇躺在後車座上繼續小睡。

十分鍾後,突然“嘣!嘣!”兩聲,那是玻璃被輕敲的聲音,昭示著他們已經抵達工業園大門的檢查站。一名白人青年傭兵,身著卡其色製服,防彈衣緊貼身軀,加利爾步槍則背負在身後,他如雕塑般佇立在車窗外。青年禮貌地用英語提出要求:“先生,請您配合出示《護照》和《通行證》。”

李良從後座猛地坐起,目光如炬,一眼便捕捉到對方背心上的“海妖”徽章,臉上瞬間掠過一抹難以名狀的厭惡。他隨手將證件從車窗遞出,態度顯得頗為冷淡。青年傭兵接過證件,按規定詢問李良的姓名。李良卻帶著幾分挑釁,回了句“尼達耶”。副駕駛座上的韓皓見狀,心中一緊,慌忙勸誡:“哎,李良,你可別衝動啊,這些人身上都帶著家夥呢。”開車的林安雅也無奈地歎了口氣,對李良這種近乎任性的行為,實在讓她無語。

青年傭兵低頭審視著手中的證件,眉頭緊鎖,“對不起先生,您提供的姓名與證件信息不符,請您下車,我們需要進一步核實。”話音未落,一個身著相同製服的華人傭兵走了過來,他好奇地詢問發生了什麼。青年傭兵將證件遞過去,並簡要說明了情況。華人傭兵接過證件,目光在照片和李良之間來回遊移,突然,他用帶著南洋口音的中文低聲嘀咕:“尼達耶,尼達…”隨即,他眼睛瞪大,脫口而出:“你大爺!”

意識到自己被戲弄,華人傭兵怒火瞬間被點燃,他用中文嚴厲地質問車內的李良:“小子,你這是什麼意思?”麵對質問,李良卻顯得漫不經心,“沒什麼意思啊,就是跟你打個招呼而已。”華人傭兵聞言更是憤怒難平,“小子,有種你就下車!”氣氛一時間劍拔弩張。林安雅見狀,急忙出麵幹預,“夠了,埃爾文!”。

名叫埃爾文的華人傭兵憤怒地將證件從車窗扔回車內,然後揮手示意青年傭兵放行。欄杆緩緩升起,林安雅毫不猶豫地駕車駛入園區。車子駛入園區後,她終於忍不住對李良的挑釁行為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李良,請你搞清楚,這裏是非洲!不是你可以隨心所欲的地方。”說完,她生氣地別過頭去,而李良卻隻是不以為意地笑了笑。

回想起剛才與李良差點發生衝突的那名華人傭兵,韓皓仍然心有餘悸。他忍不住向正在專心駕駛的林安雅問道:“林小姐,怎麼會有中國人在這裏當雇傭兵啊?”林安雅語氣平靜地回答道:“那個名叫埃爾文的傭兵,並不是真正的中國人,而是馬來西亞華人。”

李良對那些雇傭兵態度冷淡甚至帶著敵意,並非無緣無故。在他內心深處,對這些雇傭兵,尤其是他們背後的“海妖”軍事安保公司,充滿了鄙視。這個小國曾經被一場血腥的內戰撕裂,而“海妖”公司在其中的所作所為,簡直令人發指。他們見風使舵,叛軍得勢時便大肆販賣軍火,為叛亂的火焰添柴加薪;一旦叛軍失勢,他們又立刻轉身,與政府軍簽訂合約,搖身一變成為平叛的助力。

戰爭終於結束,但留下的卻是滿目瘡痍。聯合國的統計數字觸目驚心:超過五萬人在戰火中喪生,十多萬人流離失所。而那家臭名昭著的雇傭兵公司呢?他們不僅在這場浩劫中賺取了巨額利潤,還以極低的代價換取了該國南方兩處豐富的銅礦開采權。之後,更是轉手將這些銅礦以天價賣給了中國公司。這便是李良在檢查站對那些雇傭兵難掩厭惡的根源。

戰爭硝煙散去,人們對‘海妖’公司的看法複雜且矛盾。有人驚歎於他們在混亂中攫取利益的本事,但更多的人卻是對他們的行為表示不屑,心中的鄙視難以掩飾。然而,話說回來,在這個利益錯綜複雜的世界裏,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尤其是在這非洲大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更加殘酷。也許,“海妖”公司和它的雇傭兵們,也隻是在這片土地上遵循著他們自己的生存之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