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南下就職前夜,北京城鬧起了兵變(1 / 3)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對於大清皇室和一切忠於大清皇室的人來說是一個最痛苦最屈辱最不堪回首的日子。這一天,六歲小兒皇帝溥儀向全國人民頒布退位詔書,統治中國大地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正式宣告結束。對於廣大的中國人民來說,這一天則是最值得慶祝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清王朝的結束,同時也是沿襲了兩千多年之久的整個封建社會的最終了結。

與曆史上所有被迫退位的帝王的詔書一樣,溥儀的退位詔書裏寫的也不是他本人想說的話,那些話都是逼迫者借他的口氣說的。早在一個月前,袁世凱就密電張謇代擬一份退位詔書。

狀元張謇當然是最有資格寫這種東西的,但他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受命後就將此事交給他的朋友楊廷棟。楊廷棟是江蘇吳江人,中過舉,又留學過日本,張謇器重他的文才。

楊廷棟躲進蘇州閶門外的維瀛旅館,花了三天三夜的功夫,逐字逐句地斟酌考慮,寫出了一份初稿。初稿謄抄後,他的一個名叫曾奮的好友又作了修改,最後由張謇審閱定稿,派曾奮送到北京。袁世凱看完後很滿意,隻在其中加了一句話:“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這個被張謇視為不會讀書作文的內閣總理大臣,恰恰在這篇由張本人定稿的曆史文獻上,添上了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點睛之筆。有了這一筆,袁世凱的大總統之位便是得之於清皇室的禪讓,而不是革命派的轉送。他既可以不受欺負孤兒寡婦的指謫,又可以不必感激革命派的恩德。張謇當年真是低估了學生的文才,沒有看出不喜為文的袁世凱其實是做大文章的高手!

南京的臨時政府見袁世凱真正把皇帝逼下了龍廷,當然不能失信,但以孫中山、黃興等人為首的革命黨人,總對這位在滿虜官場中混了三十多年,幾個月前還一再聲稱在中國應行君憲不能行民憲的袁世凱很不放心,他們決定要對他實行一些製約。獨立省區的代表們在皇帝未退位之前,幾乎都一致認為把大總統一職讓給使皇帝退位的袁世凱是應該的,現在真的要讓他做總統了,大多數代表又擔心起來。他們怕袁世凱說話不算數,會剝奪他們既得的權利地盤,更怕他哪天翻臉不認人,對他們打擊迫害。於是緊急開會,製定條款,試圖給袁世凱套上枷鎖,令套上枷鎖的袁大總統始終不敢偏離民主共和的軌道。

第一條款,是匆忙製定《臨時政府約法》。臨時約法規定國家的政體為內閣製,內閣總理及各部總長稱為國務員,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二條款,中華民國的首都定在南京,不得改變。第三條款,臨時大總統辭職後,俟參議院舉定新總統親到南京受任之時,臨時大總統及國務員始行解職。

孫中山的臨時政府實行的是總統製,沒有設總理,各部總長直接向總統負責。宋教仁熱衷於政黨內閣,劉揆一附合他的主張。各省代表便以為宋教仁有做總理的野心,結果,不僅總理內閣製被否定,連宋教仁的內務總長也被否定了。現在袁世凱要做總統了,為要製約他,又將總統製改為總理製,以便分他的權。北京既是清廷的都城,也是袁世凱的地盤,革命黨人怕袁在北京,他們管不了,便堅持南京的首都地位不能改。再來第三條款加以限製:不來南京不交權。

袁世凱老於宦術,見南京又耍出這幾道把戲來,心中大為不快。他將唐紹儀、楊度叫去,指著剛收到的電報質問:“你們看看,孫文他們來這一手是什麼用意?”

唐、楊把電報看了下,一時做聲不得。

“他孫文做總統就不要總理,我袁某人做總統,就來個總理牽製我,這像話嗎?”

唐紹儀在上海辦談判,談到中途,以越權之咎被免去了總代表的職務。他一回到北京,袁世凱就對他大加撫慰,說明了此中原因。唐紹儀當然能體諒老上司的苦衷。他見電報上寫著總理製,心裏頗為興奮,因為隻要設總理一職,他自度此職就非他莫屬。他要促成總理製實施。

“慰庭兄,關於總理內閣製,你不妨接受,隻是加上一條:不能行政黨內閣製。因為若行政黨內閣製,內閣總理則由執政黨產生,明擺著總理便落到南邊去了。不行政黨內閣,則總理由總統提名,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

楊度本是最早提出政黨內閣製的,但現在顯然不能再提這碼事了,況且他也有一絲做總理的念頭。他知道袁世凱喜歡獨斷專行,話便說得委婉些:“中國目前的情況,其實最宜行美國式的總統製,不宜行法國的內閣製。不過,南方堅持要改內閣製,也犯不著為此事而影響大局。正如少川剛才說的,隻要堅持總理由總統提名,則總統製與總理製實際上是一回事。”

“哦,我明白了。”經唐、楊這麼一指點,袁世凱馬上就通了,隻要不行政黨內閣製,設一個總理對自己並無壞處,假若總理敢唱對台戲,罷免他就得了。“好,這一條接受,附上一個條件,內閣是超黨派的,不能行政黨內閣。”

他拿起電報又看了一下,皺著眉頭說:“到南京去就職,是想要我到他們的地盤上去做傀儡,我袁某人從來要自己做主辦事。與其做革命黨的傀儡,我不如做清廷的內閣總理大臣。這南京是萬萬不去的,你們看有什麼好主意可以對付?”

唐紹儀一心巴望新政府早登場,生怕再出亂子,於是勸道:“我看首都設在南京也不錯。南京龍盤虎踞,六朝舊都,明代的開基發皇之地,做首都是個好地方。隻要權在手裏,到哪裏都不會做傀儡。”

唐紹儀的機心遠不及袁世凱,袁心中的名堂他如何猜得透!在南京與在北京大不相同之處,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袁世凱望著唐紹儀苦笑了一聲說:“南京這麼好,幹脆你去那裏就任大總統好了。”

這句挖苦話說得唐紹儀麵色尷尬,竟不能再開口了。楊度在心裏謀劃了很久,總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來。正在這時,一個貼身副官進來稟報:“民政大臣趙秉鈞有要事求見。”

袁世凱起身,對唐、楊說:“我到隔壁去見見智庵,你們再幫我想想。”

說著出去了。一會兒袁世凱進來,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生氣地說:“王府井一家珠寶店被搶了。這點小事也來問我,抓起來殺頭就是了。對付這些人,隻能用曾文正公的辦法,重刑重典,寧可失之於嚴,不可失之於寬!”

正當革故鼎新之際,北京城比過去更顯得混亂,打家劫舍的事時有發生。一到天黑,老百姓都不敢出去,家家戶戶把大門關得緊緊的。“有了,就從這點上做文章!”楊度猛地靈機一動。

“有法子了!”他興奮地對袁世凱說出一個主意來。

“晳子能幹!”袁世凱聽後滿口稱讚,當即作出決定。“行,就按你說的辦!”

第二天,袁世凱向南京回電:一切依照參議院決議辦事。

於是南京參議院開會,接受孫中山的辭呈,十七張選票全部投給袁世凱。兩個多月前,革命領袖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時,還隻得了十六票。現在前清總理大臣袁世凱卻真像美國的華盛頓一樣,獲得了全票!這真是一件令千千萬萬革命黨人難以預料的怪事。

南京參議院決定派出一個高級別的專使團,前往北京專迎袁大總統南下就職。專使團以革命元勳蔡元培為首席專使,宋教仁、汪精衛、魏宸組、鈕永建四人為專使組成,即日離寧赴京。

專使團到達北京時,袁世凱命唐紹儀代表他在前門車站迎接,又特為打開正陽門,以當時最為崇高的禮儀將蔡元培、宋教仁等人請進北京城,下榻在地安門內賢良祠裏。

當夜,袁世凱設盛宴於六國飯店,為專使團洗塵。袁頻頻舉杯向專使們一一敬酒,又極力稱讚他們襄助孫中山創建臨時政府的功績,尊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功臣。說得書生氣極重的蔡元培感動不已,連連說:“袁大總統不愧為中國的華盛頓,中華民國有袁大總統領導,此乃民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之福。”

第二天,唐紹儀率領一批人來到賢良祠,與專使團正式會談。

唐紹儀鄭重其事地擬定了袁世凱離京的日期,規劃南下的路線及臨時休息的落腳點。蔡元培也把南京城裏住所的安排作了說明,又帶著歉意地說,袁大總統內眷多,目前南京臨時政府所在地原兩江總督衙門裏麵房子可能不夠,先將就著住,以後再專款修造。

下午,唐紹儀對專使團說,上午所討論的已報告了大總統,大總統對南京方麵的安排甚為滿意。蔡元培等人放心了。於是又商量就職典禮定在哪一天,請哪些外國公使參加等等。雙方談得很順利很投機很融洽,毫無一點芥蒂。專使團裏五位專使,除汪精衛見過袁世凱外,其他四人過去都未與他謀過麵。他們長期為一介平民,對前清官場,對袁世凱多少有些敬畏。這兩天來親見袁平易近人,態度誠懇,唐紹儀及其助手們也都謙和有禮,很好說話,專使們的心裏裝滿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