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擁有好性格,就會擁有健康和快樂(1 / 3)

性格對健康的影響

人們的身心健康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比如,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和睦的家庭、融洽的同事關係等。而這一切客觀條件的獲得,都需要有優良的性格作為前提。

不同的性格,往往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情緒。比如,性格粗暴、孤僻的人,往往難以和人融洽相處,因此,他們就會經常感到孤獨和苦悶;心胸狹窄、感情脆弱的人,更容易多愁善感,憂心忡忡,往往享受不到更多生活中的歡樂;而自負、清高的人,容易看不起別人,結果反而被別人看不起;氣量狹小、性情多疑的人,會因其滿腹狐疑,造成許多不應有的矛盾、摩擦和衝突。

1974年,美國心髒病學家弗裏德曼等寫了一本《A型性格和你的心髒》,書中指出,具有A型性格的人,特點是動作快、沒耐性、爭強好勝、容易動怒,在生活中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與比較鬆弛、悠閑的B型性格的人相比,在其他外在條件相似的情況下,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心髒病。《三國演義》裏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就屬於A型性格的人,結果活活被諸葛亮氣死了。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產生數不清的意願、情緒,但最終能實現的卻並不多。在大多情況下,人們會想著千方百計把情緒壓抑下去、克製下去,而不能讓它發泄出來。但是,即使一個人能做到在壓抑、克製,也隻說明情緒從“顯意識層”,轉移到了“潛意識層”,而它對人們的影響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機會真正發泄出去。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災禍,都是在情緒無法得到正常宣泄的情況下,而采取了失去理智的瘋狂舉動造成的。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產生,也是源於一些負麵的情緒得不到及時的發泄和疏導。

因此,對於無法得到宣泄的情緒,最好的辦法是疏導,而不是堵塞。因為堵塞隻能是暫時的,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決堤”,那時情況失控,就更嚴重了。

經常忍氣吞聲、“有淚往肚裏咽”的人得癌症的幾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忍氣吞聲”型的人,往往過度克製自己,壓抑自己的悲傷、憤怒、苦悶等情緒,這些惡性情緒長期作用於大腦,會導致內分泌紊亂,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從而給癌症以可乘之機。

醫療實踐證明,病人的性格特點往往比引起該病的病源更能決定疾病的輕重程度。高血壓病、冠心病、癌症、潰瘍性結腸炎、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患者,往往都具有明顯的慣於自我克製、情緒壓抑和傾向於防禦和退縮等性格特點。

性格懦弱、多愁善感,經常憂心忡忡、心事滿腹的人,都是比較容易患病的。《紅樓夢》中才貌雙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憂鬱猜疑,最終積鬱成疾,嘔血身亡。

性格比較急躁的人,一般都會情緒反應劇烈,在情緒強烈波動時,血液循環加快,消化道功能受抑製,呼吸急促,內分泌係統急劇變化。因此,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事情造成過度的情緒激動,從而引起某些疾病,或者讓病情急劇發展。

幾乎人的每一個重要的生理部位都會因情緒變化而變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研究人員發現,長期、爆發性的憤怒或者對這個世界有敵對情緒,會導致心髒病和高血壓。

英國曾有一位科學家脾氣暴躁,為一件小事大發雷霆,在盛怒之下因心髒病猝發至亡。我們生活當中,因為脾氣急躁或情緒激動而引起心髒病猝發至死亡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

而性格暴躁但又不能隨意發火,不得不經常壓抑自身憤怒情緒的人,發病的幾率會更高一些。

現代醫學大量資料證實,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是性格孤僻、不能適應社會生活所致。一個人身體健康,往往表現得精力充沛、心情開朗,一個人長期疾病纏身,則容易引起憂鬱情緒。

研究發現,在問題麵前,經常運用幽默作為應對的人,健康問題就比較少;而運用哭喊作為應對的人,健康問題相對要多很多。

跨世紀的女作家冰心老人,一生淡泊名利、崇尚簡樸,不奢求過高的物質享受;在和諧的環境中與人相處,在微笑中勤奮寫作。她的健康長壽、事業輝煌主要得益於開朗、豁達的性格。

性格特點的不同,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程的轉化,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性格的人對已經形成的疾病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某些性格特點不僅可以成為疾病的發病源,而且還可以改變許多疾病的病程。如,有的人本來沒有病,卻總是懷疑自己得到重病;而有的人卻相反,經檢查病情嚴重,自己卻能坦然對待。結果,往往是病情重的人比病情輕的人能夠更快被治愈。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工,十年前體檢時發現得癌症,且已處於中期。但她生性樂觀,屬於大大咧咧的性格,因此,除了積極治療之外,她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每天依然像以前一樣樂嗬嗬的。十年的時間裏,她每年檢查身體都基本正常,竟然再也沒有發現癌細胞。

這樣的案例在“抗癌俱樂部”裏經常可以聽到。

因此,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醫院也會做一些這方麵的宣傳,印發抗癌明星故事、組織抗癌俱樂部等,通過對人的心理、情緒進行激勵,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從而影響到治療效果。

雖然我們不能直接說性格決定健康,但是,越來越多的事實已經表明,性格能通過情緒的變化,對我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影響。因此,適當改變一下自己的性格,讓性格朝著更加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那必將對我們的健康大大有利。樂觀開朗,別讓自己擁有“癌症性格”

現代心理學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過“癌症性格”之說,“癌症性格”對一部分人來說還很新鮮,但是,在醫學和心理學領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

癌症性格的主要特征可描述為三點:

第一,人際關係困難者,有事愛悶在心裏,壓抑自己,不尋求幫助,與人交往時也是孤傲、不易接近的。

第二,完美主義者,這類人自我要求比較高,他們對自己和對別人都很苛刻,經常對事情和人感到不滿意。

第三,抗挫折能力比較差的人,這些人在遭遇挫折時,更容易吸收消極負麵情緒,經常表現為長籲短歎等。

一般說來,情緒受壓抑的抑鬱性格及愛生悶氣的人患癌症的幾率遠遠高於其他性格類型的人。這些人常常表現為害怕競爭、逆來順受、有氣往肚子裏咽,在遭遇重大變故或心理創傷後,這種性格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會大大提高。

現代醫學已經把不良性格和心理創傷排在癌症的危險因素之列。

臨床經驗也發現,60%~80%的癌症病人都有性格內向、平時和家裏人溝通少、愛生悶氣等特質。

中醫上講,癌症主要是因為肝氣不舒,氣滯血瘀,毒邪內生,日久成塊造成的。這種容易壓抑的性格對肝、膽囊和乳腺的影響更大,因為這些器官都有一部分屬於“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