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間已是大唐貞觀十六年的深秋。這一日,我正於書房中研讀《孫子兵法》,突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殿下,不好了!太子殿下的人正朝這邊趕來,似乎來者不善。”我的貼身侍衛,趙勇,神色焦急地闖入書房,打斷了我的思緒。
我放下手中的書卷,眉頭微皺,“太子?他找我何事?”
趙勇搖了搖頭,“卑職不知,但看他們氣勢洶洶的樣子,恐怕是來找麻煩的。”
我沉吟片刻,心中已有計較。太子李承乾性格懦弱,缺乏決斷,但他身邊卻有一群野心勃勃的幕僚,一直在暗中為他出謀劃策,企圖通過控製太子來掌握大權。今日他們來找我,定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無妨,你隨我出去迎接。”我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袍,大步走出書房。
剛走出門口,便看到一群人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為首之人,正是太子李承乾的心腹,中書舍人張玄素。
“見過吳王殿下。”張玄素皮笑肉不笑地行了一禮。
我淡淡地點了點頭,“張舍人此來,有何貴幹?”
張玄素環視四周,壓低聲音道:“殿下,太子殿下有請,希望您能隨我走一趟。”
我微微一笑,“哦?太子殿下請我?這倒是稀奇。不過,我若是不去呢?”
張玄素臉色一沉,“殿下,您還是莫要為難卑職的好。太子殿下請您,自然是有要事相商。”
我點了點頭,心中卻已明白,這所謂的“要事相商”,不過是想找我麻煩罷了。但我既然已經決定要在大唐宮廷中生存下去,就不能怕事。
“好,我就隨你走一趟。”我轉身對趙勇說道:“你去備馬。”
趙勇應了一聲,迅速去準備。我則跟隨張玄素等人,來到了太子的東宮。
一進東宮,我便看到李承乾正坐在廳中,神色陰沉。他見我進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敵意。
“見過太子殿下。”我行了一禮。
李承乾擺了擺手,“吳王不必多禮。今日請你來,是有一事相詢。”
我微微一笑,“太子殿下但說無妨。”
李承乾沉吟片刻,道:“近日,本宮聽聞吳王在朝中結交甚廣,與諸多大臣來往密切。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我心中一凜,這分明是在試探我。我若承認,定會讓他抓住把柄。於是,我淡淡地說道:“太子殿下多慮了。我不過是一介閑散皇子,哪有什麼結交甚廣之說。不過是偶爾與朝中大臣們交流一下學問罷了。”
李承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他很快又恢複了神色,繼續問道:“那吳王對朝中局勢有何看法?”
我微微一笑,“朝中局勢複雜多變,非我一介皇子所能妄議。但在我看來,大唐正值盛世,應以和為貴,共謀發展。”
李承乾點了點頭,似乎對我的回答還算滿意。但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心中一驚。
“吳王所言極是。但本宮近日聽聞,有人欲圖不軌,意圖謀害本宮。本宮希望吳王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維護大唐的安寧。”
我心中明白,這所謂的“有人欲圖不軌”,不過是他想借我的手去對付他的政敵罷了。但我若拒絕,定會得罪於他。於是,我故作沉思片刻,道:“太子殿下放心,我定會竭盡全力維護大唐的安寧。不過,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魯莽行事。”
李承乾聞言,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有吳王這句話,本宮就放心了。”
從東宮出來,我心中暗自慶幸。今日這一場危機,總算是有驚無險地化解了。但我也明白,這隻是暫時的平靜。大唐宮廷中的鬥爭,才剛剛開始。
回到宮中,我立即召集了我的朋友們,商議今日之事。
“今日太子找我,意圖不明。但我可以肯定,他絕不是想真心與我合作。”我沉聲說道。
“殿下所言極是。太子此舉,定是想借您的手去對付他的政敵。”一位朋友分析道。
“那殿下打算如何應對?”另一位朋友問道。
我微微一笑,“太子既然想利用我,那我何不將計就計,暗中結交他的政敵,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盟友呢?”
朋友們聞言,紛紛點頭讚同。於是,我開始暗中行動,結交太子的政敵,為自己在宮廷中爭取更多的支持。而這一切,都源於我穿越到大唐,成為李恪的奇妙經曆。而未來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