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鬆一口氣背完了好幾篇課文,令在場的老師和家長們都大為震驚。陳鬆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從舅舅那裏學來的,而且他已經學到了三年級的課本知識。老師和在場的家長們紛紛感歎,這孩子真是個神童啊!下午全村都知道了陳鬆是神童,這下村裏的小夥伴們就坐蠟了。
上了幾天課,陳鬆就無聊了,覺得天天去和這群小屁孩坐一起沒麵子,可是他卻忘了自己在同學麵前才是小屁孩。除了他,班上最小的都6歲了,大的還有八九歲的。
找老師請假,理由是學習進度太慢,要回家自學。到考試的時候回學校考試就是。老師問他要不要跳級到三年級,陳鬆說算了,我還是等初中了才考慮跳級。
陳鬆前世隻是初中畢業,重活一世必須要把學曆提上去,現在他已開發的大腦加上神識,隻需要把小學和初中的課本在複習一遍就可以了。白天上午用舅舅原來的課本複習,忘記了不懂的就記下來等舅舅晚上回來問舅舅,舅舅不懂的就讓舅舅帶去問老師。下午溫習腦子裏的醫術大全,晚上修煉。
兩個月後,陳鬆把初中的課本複習完畢,並熟記腦子裏,現在去中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醫術大全也溫習完畢,他現在的醫術理論知識堪比國醫聖手,就差實際操作了。
今天,陳鬆來到了村診所,這個診所的醫生是個祖傳老中醫叫陳岐黃,家裏有中醫醫書的,按輩分陳鬆該叫叔叔,這個時候每家都生的多,農村有個說法:幺房出長輩。再加上爺爺參軍打仗回來結婚晚,陳鬆也是人小輩分高了。
到了診所,陳鬆:“老叔,我過來借兩本書看,家裏的書看完了。”
陳岐黃:“你看得懂嗎?借書不行,除非你拜我為師。”陳岐黃也知道陳鬆在學校的表現,自己還沒有一個好徒弟呢,也想有個好徒弟傳自己的衣缽。陳岐黃原來本事可大呢,世代相傳中醫醫術,還是地區醫院的醫生,因為前些年形勢的原因回的陳家村。陳鬆在後世可是知道後麵陳岐黃又被地區醫院聘請回去了的,還評了教授職稱。拜他為師也行,就同意了。還問道:“老叔,需要我給你跪一個不?”
陳岐黃:“那倒不至於,不過得喊你老漢和你爺爺過來一下見證一下。”
陳鬆:“行,我爸回來了就過來找你,不過我這幾天等著也無聊,要不你先給我書看。”說完轉身進了裏麵房間,拿了幾本書出來,《素問》《本草》《傷寒雜病論》,還有幾本陳岐黃手寫的行醫雜記。你拿回去看可以,不要給我弄丟了。
沒幾天,父親回來了,帶陳鬆去陳岐黃家拜了師。
……
過年了,今年的春節家裏過的不錯,每個人都添置了兩件新衣服,二舅家也過來一起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