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智者過好每一天,愚者浪費好時光
珍惜時間,這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
兩千年前,一位哲人立於河邊,麵對奔流不息的河水,想起逝去的時間與事物,發出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歎:逝者如斯夫。
人的一生在時間的長河中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智者認為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他們努力過好每一天,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他們也合理地利用時間享受生活的快樂,對於該做的事,他們會努力地去做,對於沒有價值的事,他們絕不去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愚者也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整天都沒有閑暇的時間,表麵上看起來他們在充分地利用時間,可是到頭來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有什麼成就,其實,在愚者的忙碌中,有一大半是把時間浪費在可做可不做的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了,生命也就在這一分一秒中悄悄地消失了。
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珍貴的。金錢買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樣,屬於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它一分一秒,稍縱即逝。
時間的流速令人難以估計,無法形容。樹枯了,有再青的機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刻;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結束了,用完了自己有限的時間,就再也沒有複活、挽回的機會了。正如“花有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就這樣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這又正告誡我們莫把寶貴的光陰虛擲,要珍惜時間,愛護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虛耗它。
在二次大戰期間,丘吉爾已經60多歲了,但他卻能夠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英國作戰,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裏呢?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他要再上床去睡一個小時。到晚上,在8點鍾吃晚飯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2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他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公司的總裁格勞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擠出一小時來研究一種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權威人士把他寫的關於蜂鳥的書稱作自然曆史叢書中的傑作。休格·布萊克進入美國議會前,並未受過高等教育,他從百忙中每天擠出一小時到國會圖書館去博覽群書。數年如一日,就是在議會工作最忙的日子裏也從未間斷過。後來,他成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識最淵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學多才也使美國人民受益匪淺。
威爾福·萊特康麗奮鬥了40年,成了全世界織布業的巨頭之一。盡管事務十分忙碌,他仍然渴望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決定每天抽一小時來畫畫。為了保證這一小時不受幹擾,他每天清晨5點前就起床,一直畫到吃早飯。他說:“其實那不算苦,一旦我決定每天在這一小時裏學畫,每天清晨這時候,渴望和追求就會把我喚醒,怎麼也不想再睡了。”數年下來,他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其中有幾百幅被高價買走。他把用這一小時作畫所得的全部收入作為獎學金,專供給那些搞藝術的優秀學生。他說:“捐贈這點錢算不了什麼,這隻是我的一半收獲。從畫畫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愉快。”
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裏,強迫自己擠出一小時來集郵,借以擺脫周圍的一切,這點時間的獨自清靜換來了他的新的精神麵貌。
無數的事例都在向我們證明,每天花一小時幹你想幹的任何事情吧,這有助於挖掘出你身上的潛在能力,使心靈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義。
同智者的合理安排時間相比,愚者總是把時間浪費在拖拉或做毫無意義的工作上去了。
小王大學畢業後,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四處奔波,他先到一家電器公司做銷售,幹了僅兩個月,便覺得工作無聊又太出力,於是便辭職不幹了,轉到一家報社當編輯,勉強幹了半年,便又跳槽了……就這樣,五年來,他不知換了多少樣工作,他的同學有的成了個體老板,有的成了大公司的總經理,而他還在忙忙碌碌地尋找工作,當朋友們問他近來過得怎樣,小王總是說:“挺忙的。”幾年來,他確定忙得焦頭爛額,顧不得找女朋友,但他究竟忙的什麼,連他自己也說不清,其實,他是把時間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了。最後弄得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們要快樂地生活和工作,就要珍惜時間,像智者那樣努力過好每一天,不讓時間白白地浪費掉,就讓快樂計劃作為我們的行動計劃吧。
隻為今天,我要很快樂。快樂來自內心,而不是存在於外界。
隻為今天,我要讓自己適應一切,而不去試著讓一切適應我的欲望,我要以這種態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和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