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二年,新舊黨爭越發激烈,大宋王朝發生了驚天大案,有人秘密舉報大宋第一才子蘇軾以下犯上,對神宗皇帝大不敬。
神宗猶豫再三,經不住身邊人鼓搗,還是把蘇軾下了大獄,交給禦史台審訊。
蘇軾在大牢裏死活想不出來,到底是誰陷害自己,思來想去,覺得和王安石有莫大關係。
他公開反對變法,得罪過王安石,可王安石心胸不至於如此狹小,更不會如此卑鄙。
他們是政見不同,那也是光明正大的較量。
現在明擺著有人要置他於死地!
蘇軾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他對皇上是忠心不二,從來沒有想要觸犯龍顏。
不管是他寫的詩詞,還有給皇上上的奏章,每一個字都是憂國憂民,希望大宋王朝永遠興盛。
萬萬沒想到,居然有人拿這些東西來陷害自己。
斷章取義,搬弄是非,這就是小人行為,為天下所不恥。
在大牢裏待久了,蘇軾有點神情恍惚,也不知道是什麼時辰。
他看似閉目養神,氣定神閑,可內心還是十分焦躁,無非是故作鎮定罷了。
皇上聖明能不能明辨忠奸,還他一個清白?
這是一個未知數。
萬一皇上聽信讒言,一世英名盡毀於此。
不是萬一,皇上已經聽信讒言了。
這可如何是好,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他不敢再想下去了,如果皇上信任自己,也不會把自己下大獄。
自從蘇軾獲罪下獄,家裏麵也在想盡辦法,希望能夠盡早把他給救出來。
大兒子蘇邁四處奔走,也打通了一些關係,但營救父親依舊困難重重。
他每日都來給父親送飯,借機傳遞一些消息。
禦史台礙於蘇軾大名,不敢貿然拒絕,關鍵是他們也琢磨不透皇上的心思。
“父親大人!我們都在想辦法,可有人想置你於死地,你千萬小心。”蘇邁十分擔心父親的安危。
這大牢之內,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多少人不明不白就死了。
蘇軾倒覺得沒有必要擔心,能殺自己的隻有皇上。
他已經想得很清楚了。
這群亂臣賊子,即便想置自己於死地,也不敢輕易動手。
無非是想借皇上之手來殺自己,隻要皇上沒有點頭,他就死不了。
“蘇邁,如果皇上想殺我,你送飯的時候,就給我送條魚,我就知道怎麼回事了!”蘇軾和兒子秘密約定。
蘇邁點點頭,沒有過多言語,左右張望了一下,生怕暗中有耳目,偷聽了去可就完蛋了。
父子倆的這種默契,外人很難察覺。
蘇邁走後不久,李定就過來了,他可不是什麼好人,過來逼迫蘇軾承擔自己的罪責。
“蘇軾,你還是招了吧!少受著皮肉之苦,誹謗聖上那可是死罪。”李定覺得蘇軾這次在劫難逃。
他當然這麼認為,這本身就是他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局,一個誰也無法解開的死局。
蘇軾不屑搭理他,兩眼炯炯地盯著他。
“既然是死罪,直接把我拉出去斬了不就得了,還費什麼話?”
李定嘴角露出詭異的奸笑,他知道蘇軾這是在激他。
不過沒事,隻要聖上下定決心,蘇軾也就活不了幾天了。
神宗皇帝一手拿著蘇軾的詩文,一手拿著大臣們揭發蘇軾的材料,來回在房間走著,殺與不殺就在他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