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城市,到處是高樓林立,一棟棟漂亮的住宅樓矗立在城市的人海中,與人爭搶地盤,螞蟻似的市民在城市的森林裏穿行,常常會感到城市森林的上空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向他們傾泄而來。城市的房產開發商們隨便一動磚頭就能賺上百萬到上千萬,而城市森林裏的市民們卻永遠成了房奴。房子越砌越漂亮,也越來越高,看到那仰頭而望的高樓,思緒卻飛到了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鄉村還是土磚結合的簡易平房,農民還是集體出工的方式來賺取每日的工分。那時父親在鋼廠,母親在鄉村,突然有一天,母親帶著我們一家離開了鄉村,離開了那二間土磚平房,來到了父親工作的鋼廠,從鄉村的滿眼蔥綠到工廠的喧囂,讓少年的我們充滿了好奇。剛到城市,我們的住房是很緊張的,那個時候隻有雙職工、老職工能憑工齡打分分到福利房,不需要一分錢就可以住到紅磚砌的平房,一棟棟一排排的砌在生活區,那個時候鋼廠有三塊地方是職工居住的生活區。而那些半邊戶就居住在臨時的散落的舊平房裏。
父親在鋼廠的一個車間工作,自然也就為我們一家找了一個居住的地方,父親工作的單位有一棟從廠字型的二層辦公樓,父親利用二棟樓的外牆,砌了一間三角型的房子,算是父母們的住房,然後在旁邊用了單位辦公樓的一間空房,再在走廊裏搭了一間小廚房,我們一家五口在城市的房子就這樣弄好了。三角型房子的後麵是一個土坡,土坡下麵是一條沿河馬路,父親把土坡簡易砌好,種上綠色的蔬菜,在那個還要憑票排隊購物的年代,也是中國經濟改革初期,這些蔬菜可幫了我們一家五口的大忙。
在這樣簡易的房子裏住到八四年底,我們全家終於分到了一套二室一廳一衛一廚的新房子,這可把全家給樂壞了,房子分在一棟離醫院較近的馬路邊,是一棟五層樓的房子。年初,經過簡單的裝修,終於在過大年前搬進了新居,這套房分在五樓的西頭,那個時候的房子還沒有注重防曬,一到夏天頂樓的房就熱得沒法入睡,摸什麼什麼都比人體溫度高。勤勞聰慧的父親和母親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在頂樓的平頂上搭了一個四麵敞口的棚子,一到太陽西下,父親就用一根軟水管把樓頂衝洗,讓其快速降溫,然後到晚上全家就到上麵去乘涼睡覺,睡到午夜屋內的氣溫降低了再回到房內睡覺,每夜都是這樣乘涼入睡,也不覺得麻煩又折騰的。那個時候空調還沒走進家庭,人們采用的是各式各樣的乘涼方式。如今空調走進了千家萬戶,空氣中也多了不少的毒氣,地球的氣溫也是一年一年變熱。人們都躲進了裝有空調的房內辦公,獲得了暫時的涼快,而空氣中又不斷的承受著來自人類的汙染,這樣如此矛盾的下去,未來的地球將不知道會不會變成一個火球?
到了九十年代,房子開始改革,由福利分房到職工全額購房,那種免費住房的年代從此劃下了一個句號。房價隨著市場的變化越漲越快,建房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變化,為了心中的房子,把自己的後半生全賣給了那一棟房子,當起了房奴。於是城市森林出現了這樣的格局。有錢的住別墅,一套套的房子在空置著或租出去,大多的人家就把後半生賭給了房子,做了房奴,成了名副其實的“負翁”,沒錢的隻能望樓興歎了,城市的森林裏人們的居住條件好了,但人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房子越砌越大,越砌越高,社會進步了,發展了,然而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環境也越來越亮麗了,然而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明顯了,空氣中再也沒有鄉村的那股子清新的泥土味道了。房價也是如潮般的飛漲,人們的工資從八十年代的每月二三十元到如今小城的每月二千元左右,卻永遠也趕不上房價的步伐,從福利分房到小城如今每平方米二千多元的房價,讓人們感歎這個世界變化實在太快了,工資的腳步永遠趕不上物價飛漲的步伐。
城市森林的地盤越來越大了,城市森林也越來越高大茂盛了,然而人們感覺到的是越來越擁擠了也越來越擠壓人了。人類進步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可接踵而來的卻是環境的汙染,人們生活壓力的加重。人的精神也隨著這個世界的發展而發生更多的變化,但願人類在進步的同時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也保護人類心靈和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