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婉妤抱著一雙已經十分破爛地鞋子快速地跑到了一個小攤位的跟前。

而身後,秘書匆匆忙忙地也跟了上去。

這個攤位的攤主是一位鞋匠,年紀大概在三十多歲,麵前擺著一塊布,陳列著一些精美小巧但不大上檔次的鞋子。

旁邊還有一塊木板,上麵用俄文寫著一些廣告詞。

她先是看了看那位鞋匠,目光隨後望向了那塊木板。

‘還好會一些俄文。’薑婉妤一邊看這木板上的文字,一邊在心底裏想到。

‘朱加什維利鞋匠鋪,補鞋,定做,各種成品鞋子,價格實惠,歡迎選購。’隨後,便在心底裏默念起了這段俄文廣告。

‘他叫朱加什維利嗎?還是姓這個?’明白了這段俄文的意思之後,薑婉妤就轉過頭看向了那位年紀大概在三十五歲的鞋匠。

‘管他呢。’

她心裏並不在乎,隨後,就把手上提著的,已經十分破舊的鞋子遞上前去,給那位鞋匠看看。

並且,她還用俄文問道:“您好,先生。能幫我看看這雙鞋子嗎?”

那位鞋匠抬起頭,看了麵前這位主顧一眼,隨後伸出了手,把那雙已經十分破舊的鞋子接了過來。

他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仔細查看著麵前的這雙鞋子破損的程度是什麼樣的。

‘鞋底脫落,磨損較為嚴重,而且還沾滿了灰塵泥土。不過麼,也還好,壞的不是太嚴重。’鞋匠看著麵前這雙已經十分破損的鞋子,心裏頭想到。

之後,鞋匠放下了那雙已經十分破舊的鞋子,抬起頭,目光看向了麵前的主顧,說道:“可以補好,不過需要一點兒時間。”

“謝謝你了。”她感激地說道。

說完之後,鞋匠就開始了補這雙已經破損的鞋子。

而薑婉妤則站在這位鞋匠的跟前,靜靜地等候著。

“話說,這雙鞋子應該不是你的吧?”攤位上年紀大概在三十五歲的鞋匠左手拿著那雙已經破損的鞋子,右手拿著修補工具,頭也不抬地問道。

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並無惡意,他補充說道:“別誤會,我父親和我祖父一家都是鞋匠,我從小幹這行,所以就憑著經驗認為,您穿的應該不是這種尺碼的鞋子。”

說這話的同時,那個年紀大概在三十五歲上下的朱加什維利鞋匠依舊在專心致誌地修補手上的這雙鞋子。

‘沒想到他還挺厲害的。’薑婉妤聽了這番話之後,心底裏稱讚了麵前這位年紀大概在三十五歲的朱加什維利的鞋匠技藝高超。

然後,她想了想,便開口說道:“這鞋子確實不是我的,而是我的一位舍友,她家境不太好,隻有這一雙鞋子。”

所謂的舍友,指的自然就是蘇清蓮。

這雙鞋子她一直縫縫補補,穿了很久。

一直到前一段時間,在格林比——元氏大劇院排戲的時候,這個老夥計才不堪重負地倒下了。

之後,她就花了一筆錢,重新買了一雙別人穿過的二手鞋子。

很便宜,而且耐穿。

據賣主說,那雙鞋子的原主人穿了五年多都沒有壞。

那個年紀大概在三十五歲左右的朱加什維利聽了這話之後,停下了手上的活兒,抬起頭,看向了麵前的這位主顧。

然後,目光就瞥向了站在她身後的那個人。

“那可挺巧的,小姐。”朱加什維利鞋匠如此稱呼麵前的這位主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