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歲月鴻蒙.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曆史在去蕪存菁.
中州大陸西部昆侖山肪,奇偉巍峨,雄冠天下.
昆侖的雪,一年一年,如期而來地下著,大雪紛紛揚揚,為莽莽蒼蒼的昆侖披上一層潔白的聖衣.
漫天飛雪何所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凜冽的寒風吹起道上的積雪,彌漫半邊天,遮住了方當正午的日頭.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在這銀裝素課人跡罕至的冰天雪地中,卻有一匹孤獨的馬踽踽地在山道上跋涉,天地間僅留下馬背上那個清卓孤拔的身影.
馬背上是個衣衫襤褸,滿身汙垢的落拓漢子,盡管不修邊幅,其豹不揚,但他渾身卻散發著高卓淩厲,飄然不羈的神氣.話說這漢子本是個不第秀才
,天姿聰穎卻鬱鬱不得誌,年近不惑卻屢試不中,遂心灰意冷毅然放棄,便仗劍載酒行江湖,一路登臨山水,以遣情懷.
這一日來到昆侖山麓,見到此地物華天寶,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竟是個風光峻秀之所在,於是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這是一條不歸路,這一路大雪紛飛,愈行愈冷,愈加艱辛不堪,可這漢子卻一身堅毅,滿腔執著,在看到這滿山夢幻一般千雄百奇的壯觀景象後,更是步履從容,豪情萬丈.
群峰如劍,飛雪似琴.
這一日落拓書生便在昆侖潛心悟道,未要,竟在一石崖中偶得上古天書三卷,遂所棄雜念,在這雲鬆霧海中潛心修為,希翼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之中,免受生死輪回之苦.某一日便福至心靈,豁然開通,便在這昆侖山上開宗立派,廣納門徒.以其首創的無上心法為鎮壓山之寶.這書生也成為當時第一等到的人物,三教九流,天文地理,奇門遁甲,九宮八卦,無所不通,無所不曉;一身武學修為更是出神入化,淩駕一時.
因其所創道學為無上心法,遂自號‘無上道人‘,期間收徒三人,各授以道門無上絕技,皆修成混元大羅金仙萬劫不壞之體.又由於這三徒對‘道‘的理解不同,又分別各創立人道,闡和截三個道教分支.此三徒便是傳說中的人道教主太上老君,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和截教的通天教主.
三徒自立門戶後,秉承其師無上道人教誨,廣收門徒,將本門道法發揚光大.
元始天尊是大弟子,近水樓台先得月,他便在西昆侖玉虛宮開壇講道,收納門徒;隨後由五龍山雲霄洞文珠廣法天尊在中洲大陸廣收根骨上乘之人.太上老君為其二弟子,在炎洲大羅宮玄都洞建立行宮,隨後由乾元山金光洞太已真人在中洲大陸廣收弟子;而三弟子通天教主行宮坐落在聚窟洲七寶林,由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在中洲大陸招慕賢才.三道門一時門庭若市,賢者雲集.
無上道人在此期間閉關千餘年,早已參透生死,看破紅塵,便擇一良辰吉日,在一月朗風清之夜駕鶴西去,不知所蹤.
這樣恍惚過了幾百年,三孝中雖不乏有根骨清健,才智奇高之人,無奈卻無一人能獎無上老人所遺留的無上心經完全心領神會,融會貫通.蓋因此心經乃上古文所作,皆文辭深奧,晦澀難懂;也是它乃無上道人窮其一生,嘔心瀝血之作,言簡意賅,其旨卻甚是深遠.天幸三教皆以此心法為無上門至寶,雖無一人習成卻代代相傳,也便這一曠世奇卷不致失傳.
時光流逝,鬥轉星移.
惟有不老的昆侖,依然超脫雲端,雄冠天下,吸引天下渴慕而來的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