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洞庭湖(2 / 2)

念在同為武林人的份上,趙誌敬將木高峰的屍體草草埋葬,又搬來一塊巨石在上麵刻上“木高峰之墓”後轉身離去。

############

誅殺木高峰後,趙誌敬並沒有想象中懲惡揚善後的快感,情緒反而低落了許多。木高峰雖然心思狠毒、為惡江湖,但也算得上一名學有所成的武林高手,昔日縱橫江湖時也曾風光無限,如今卻慘死在偏僻的洞庭湖邊,恐怕今後也難以有人知曉他的葬身之所。而自己將來是否也會如此呢?

心情低落,趙誌敬也就無心趕路,索性從附近的漁村裏租了一艘烏篷船,在洞庭湖上飄蕩。

老船家是個沉默性子,除了每日網魚做飯幾乎不會打擾船頭上出神的趙誌敬,反正已經給了足夠的銀兩,老人家樂得清閑。

千裏洞庭湖,煙波浩渺,每日水漲水落,日升月降,風姿變幻,氣象萬千。

後世曆代文人見過洞庭湖的美景後都忍不住以歌詠和之。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浩然大氣;劉禹錫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幽靜秀美;李白的“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灑脫不羈。

景動心,人有感。

如果說和雙龍隱居空穀的十餘日讓趙誌敬完全捋順了記憶,適應了以趙誌敬身份融入到這個複雜的世界。那麼孤身飄蕩在洞庭湖的這些天,則是趙誌敬審視自己,思考未來走向何種道路的蛻變。

何去何從?在這個混亂的武俠世界,在這個即將大亂的天下。

自己如今年紀輕輕就身為天下第一大教的首座弟子,武藝不俗、地位超然,實在是眾多武林人士豔羨的存在。憑借自己的天賦努力,幾十年後當王重陽和二代弟子全部辭世後接任全真教掌教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然而顯赫的身份同時也是一份責任、一把枷鎖,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全真教,全真教的興亡盛衰也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未來。從揚州到衡山趙誌敬之所以一直保持謹小慎微就是顧忌會牽連到師門。

就這麼看著,順其自然?趙誌敬搖了搖頭,且不說全真教戒律森嚴約束眾多,以自己的性格實在很難習慣這些束縛,尤其是禁止婚娶一條就足以讓趙誌敬望而卻步了。而且就這麼袖手旁觀,那自己豈不是白活一遭?這個世界如此博大、如此精彩,趙誌敬絕對不甘心。

更主要的是亂世將至,全真教縱然實力強大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莫忘了,全真教因楊廣而興,王重陽更是被冊封為當朝國師,雙方千絲萬縷糾纏深厚。無論接下來誰執掌天下,對於這種有巨大影響力的前朝遺留勢力打擊起來都是絕不手軟的。

何況照著《大唐雙龍傳》中的發展,李唐完全是在佛門魁首慈航靜齋的鼎力支持下才得以建立的,毫無疑問,新朝親佛壓道的宗旨在短期內恐怕很難改變。

宗教之爭向來殘酷,隻從這些年各地寺院門可羅雀的情景就可看出一二。道興則佛隱,佛興則道藏,一方占據上風必會不遺餘力的打擊消除另一方的影響。中國曆史上曆次滅佛、滅道都是雙方爭鬥的結果。

而全真教身為道家旗幟,首當其衝。與國家相比,任何武林勢力都虛弱不堪。一旦李唐對全真教動手,誰又能阻擋的了呢?

那麼自己是否可以改變原本的曆史呢?趙誌敬看向遠方落日的餘暉,整個西天都被染成紅色,似乎是太陽不甘心如此落下。

這個世界如此混亂,各個朝代的武林人物聚集,梟雄豪傑數不勝數,有慈航靜齋支持的李閥——未必還能如願!我若爭取到道家支持是否也有機會與之一爭長短?

滿天紅霞斂去,隻剩下一線紅光堅定地穿透雲層灑射入湖麵。洞庭湖蕩起層層水霧,氤氳著看不清方向。

李世民一代雄主,貞觀之治堪為盛世之表。自己倘若僥幸勝出,是否做得會更好一些?會嗎?不會嗎?

最後一道餘光也隱沒在天際,夜色籠罩,四野俱靜,湖水聲聲。

“開飯了,道長,上好的鱸魚和最後的半壺酒。”老翁掀開蓑簾喊道。

“好咧——”趙誌敬灑然一笑,不試一試怎麼知道?李世民,我自信在任何方麵都不弱於你,我還有後世千年的記憶,你能辦到,我也能。一定能!(大家別忘了投票子啊)

????唯一正版《吞噬星空》五一專區IPAD月票十億起點幣等你拿!http://tsxk.q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