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上場時間(1 / 2)

與卞申隊一役,媒體球迷朋友議論紛紛,各說各家理,支持和反對球隊變革的各占一半,不過他們討論的中心是球隊改變打法後,能否繼續在聯賽站穩腳跟,保持靠前的排名。

我看到這些討論,不禁笑了笑,心裏想著如果球隊永遠沉浸在自己固有的打法戰術中,那麼隨著時間推移,球隊很可能被遺忘在曆史的舞台。我們之所以改變,是因為我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不想安於現狀,為了站得更高,我們必須下決心做出改變,在這種時候你得明白習慣不是一件好事。

每次看新聞跟評論,我的大腦就不斷自言自語,試圖讓我能清晰看到問題的本質,形成自己的足球觀。在比賽的時候我就能避開各種雜念,用形成的足球觀引導自己專心於踢球。這種心理活動大腦思考是我這幾年足球訓練所形成的特殊技能,它幫助我一步一步地成長,也不斷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球隊在運用新打法首次艱難獲勝後,迎來了第二個對手——每喃隊。

每喃隊實力偏弱,馬教練有意把我放到了替補席,這是我第二次進入替補席名單,心裏既開心又擔心。

上半場比賽球隊依舊努力熟悉新的打法,場麵比較平靜。每喃隊本身進攻就比較弱,再加上我們後衛防守能力還不錯,所以他們完全沒有形成有威脅地進攻,上半場基本是我們在演練新戰術。

楊天宇在新位置很快適應,組織傳球很穩定。王曉東隊長在新位置顯得有點尷尬,隻要一拿球身後緊貼防守隊員,2個側麵防守隊員時不時過來夾防,拿球後的活動空間比在中場小了很多,所以隊長還需要時間適應。兩個邊路球員曹清和王城現在的活動範圍變得更大,不僅僅是下底邊路傳中,現在還要經常帶球內切創造射門機會,並且要參與中路和伊健學、王曉東的傳接配合。對於兩位邊路球員來說,還需要時間去練習在中路狹小空間傳球跑位的本領,畢竟以前在邊路很簡單,直上直下,不用拐彎,帶球空間很大,自由度很高,現在內切中路真的是天差地別。伊健學現在拿球不用擔心身旁沒人接應了,隻要自己做好柱式中鋒,與王曉東、曹清、王城做好傳接配合,威脅顯然比邊路傳中大,而且一旦配合成功,效率很高。後防線變成三後衛後,每名後衛的單兵防守麵積擴大,這要求陳旭、馬凱、劉鬆要有更好的體能,更強的個人防守能力,他們三人的防守任務變得更難了。

上半場比賽我們雙方均無建樹,比分仍舊是0:0。

中場休息,馬教練對著楊天宇說到:“楊天宇,上半場每喃隊地進攻沒什麼威脅,你現在對新位置也比較適應,下半場你休息。”楊天宇點點頭,馬教練又指著王曉東說到:“曉東,你還是拉回來到你熟悉的位置,新位置確實比較尷尬,以前球隊一直沒嚐試過使用這個影子前鋒,現在突然加入要適應有點困難。”王曉東舒了一口氣,點點頭。緊接著,馬教練看向了我,他說到:“金島,下半場你準備出場,前腰應該是你很熟悉的位置,站在伊健學身後跟他做配合,自己有機會可以嚐試打遠射,不要太緊張,敢於做動作,明白嗎?”我點點頭,心髒跳得很快,這比上一次比賽出場緊張多了。馬教練布置了一下戰術,很快下半場就開始了。

比賽中場發球後,我開始跑動起來,不過第一次接球我就沒停好,球離我身體遠了,對方後衛果斷上前斷走了球。我站著愣了一下,伊哥靠過來拍拍我說到:“沒事,放鬆點就行,誰沒失誤來著。”聽到伊哥地鼓勵,我淡定了許多,繼續跑動起來接球。踢了10分鍾之後,我漸漸熟悉了球隊的節奏,自己身體也鎮定下來,停球傳球都變得穩定,我開始更加積極地要球。

下半場比賽第20分鍾,王曉東中場拿球,我跑回接球又回傳給他,然後轉身向前跑,王曉東看到王城拉開到邊路要球,一個長傳轉移到王城腳下,王城停好球,向前帶球,邊後衛跟著他,突然王城直接右腳扣球變向轉到中路,邊後衛慢了一步趕緊補過來,王城看了一眼我正在大禁區弧頂要球,伊健學站在我身後,他立馬大力橫傳球過來,我看到來球上前準備停球,對方後腰也緊跟過來,結果我故意一漏,跟防我的球員沒有反應過來,球從我的胯下滾了過去,正好傳到了伊健學腳下,他看我漏球後向禁區跑,直接未停球斜傳過來,對方中後衛趕緊衝上前來補防,我不敢停球,直接將球往禁區裏直塞,對方後衛轉身慢了一步,王城插上停球直麵門將,他看準角度,穩穩將球推進了遠角,我們高興了跑向邊旗抱在一起慶祝。馬教練在場邊看到這個漂亮的配合,高興地點點頭,替補席球員也興奮地衝到場邊慶祝,球迷看到這個進球配合如此默契,他們也激動地歡呼起來。

這是我聯賽第一個助攻,感覺太好了!我整個人完全放開了,沒有了緊張和擔心,更多了一份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