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傅說死,其精神托於箕尾譯文:傅說死之後,他的精神變成了箕星的尾部,永遠照亮著後人。典故:傅說(音悅,yue),約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權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他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曆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並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說命》三篇,其中“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名句,為我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史觀基石,記錄在我國最早的曆史文獻-儒家經典之一的《尚書?說命》裏;他的治國方略,改變了商朝持久的沒落,他落難時所創造的“版築”(俗稱打牆)營造技術,是我國建築科學史上的巨大成就,是人類建築史上的最大進步。據史籍所載,傅說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被尊奉為“聖人”的人,應當是比孔子大約早800年的商朝武丁時期的傅說。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岩做苦役。那裏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衝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裏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商王武丁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帝王。即位以後,三年沒有理政,國事全由家宰管理,他從旁觀察,思索複興殷商的方略。後來,從版築護路的奴隸中發現了傅說,擢拔為相。傅說擔任相國之後,輔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史稱“殷國大治”,“殷道複興”。武丁一朝,成為商代後期的極盛時期。關於傅說與武丁君臣際會的傳說,有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引述西晉皇甫謐的一段記載,說殷高宗武丁夢見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蒙著奴隸穿的衣服,說自己姓傅名說,正在做苦役。武丁醒來以後想:“傅者,相電。說者,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悅民者哉!”
認為這是個好兆頭,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幫手了。天亮以後,他把這個夢告訴百官,卻沒有一個人相信。武丁就讓人把夢中人的形象畫出來,在全國尋找,果然在傅岩找到傅說。關於傅說的死,不少史料的記載都帶著濃鬱的神話色彩,說他人死了,精神並沒有死,靈魂飛升到天上,在二十八宿箕星和尾星之間,化作一顆明星,這顆星就叫做傅說星。《莊子?大崇師》中說:“傅說得亡,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車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楚辭?遠遊》中也有傅說化星的記載。當然,人死化星,這是不可能有的事,但當時人們這樣傳頌著,後世的人們也這麼傳頌著,足見傅說是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曆史人物。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傅說誕辰日,他的故裏都要舉行隆重的官祭大典,表達對先賢的祝福和崇敬。後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很推崇傅說,常常以“此木雖曲,得繩則正。為人君雖無道,受諫則聖。此傅說所言,可以自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