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德育(一)(1 / 3)

孩子說謊怎麼辦

誠實是人的傳統美德。父母都希望孩子誠實,可是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呢?

從心理發展的過程說,二至七歲是兒童一個相對特殊的階段。從兒童自身方麵看,這時思維活動已經有了明確的對象,已經能把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物區分開來。然而,兒童還不能像成人那樣正確地理解和處理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而是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對待周圍的一切,不顧客觀實際情況,完全按照自己的情緒要求隨意改變事實真相,這個兒童心理特征,是造成說謊的一個主要心理機製。例如:排隊走路時自己跌了一跤,本來是自己造成的,但他卻會說是別人推倒的。因為他認為自己能順利地達到目的,但竟跌了一跤,於是他主觀上就認為不是自己的過失,而是別人把他推倒的,這樣才使他得到心理平衡。所以,說謊是這個時期的兒童用來平衡內心的一種自動機製。

從客觀原因看,一種情況可以說孩子說謊是成人逼出來的。孩子初做錯事,父母或教師發現後不分清紅皂白,粗暴地批評一頓。這樣,下次再犯錯誤時,他就不敢承認,隻好以說謊自衛。例如,小孩出於好奇把自動鉛筆弄壞了,爸爸心疼,忍不住向孩子吼叫:什麼東西都讓你弄壞了,以後再也不給買了!嚇得孩子目瞪口呆,以後隻好想法說是別人弄壞的。

另一種情況可以說孩子不誠實是大人哄出來的。例如:有的孩子剛來幼兒園時環境生疏,哭鬧不已,父母為了製止孩子哭鬧,往往對孩子許願,之後卻沒有實現諾言。無形中給孩子示範了怎樣說謊。

怎樣糾正說謊的弊病呢?首先,要根據說謊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糾正措施。如果是教師、家長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粗暴所致,就要改變教育方法,注意了解事實真相,有針對性地正確引導教育。對於幼兒出於自身心理所致的說謊,做教師、父母的要精心地加以分辨,即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要他們正確對待,不損傷他們的思維和才能的發展。對於凡是為了隱瞞自己的對錯或為滿足個人物質需求而欺瞞家長的言語,則必須嚴肅教育,並恰當地加以引導。其次,當發現孩子第一次說謊時,一定要及時教育,使他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再不會說謊。如果當孩子初次說謊時不及時教育,一旦形成習慣,糾正就很困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凡是在孩子麵前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兌現,這樣才能教育孩子做誠實的人,給孩子以積極的影響。

最後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幼兒的表率。

淺談學生說謊與預防

說謊,就是說假話,是用與事實不符或對根本不存在的事情的描述來掩蓋真相而達到某種目的行為。說謊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不及時矯正、預防,就會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久而久之,就會誤人歧途。

學生為什麼會說謊?原因是多方麵的,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實際情況調查分析,有的是受家長不良言行的影響;有的是害怕家長懲罰而編造假話來自衛;有的是虛榮心在作祟;有的是怕挨老師的批評等等,舉不勝舉。那麼學生說謊後,怎樣矯正?教師是粗暴訓斥,胡亂批評一通,還是循循善誘,耐心教育,啟發學生認識錯誤?當然采取後者。要堅持正麵教育,針對學生不同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因人施教。

如有這樣一件事:低年級學生小丁把5元錢放在文具盒裏。下午,當他打開文具盒時,發現錢沒了。班主任欣綱知道此事後,問同學們:你們誰借了小丁的錢啦?同學們都說沒看見。這時候欣老師沒有指著大家亂批評一通,而是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到姑媽家做客,他和表弟、表姐在房裏玩捉迷藏遊戲。列寧一不小心把桌子碰了一下,桌子上的花瓶被打碎了,誰也沒注意。姑媽聽到響聲,跑進屋裏一看,花瓶打碎了。姑媽問是誰打的,大家都說不是自己。列寧回到家裏,把在姑媽家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姑媽在給他的回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欣老師講完了這個故事後,問:你們要做這個說謊的孩子,還是做個誠實的孩子?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我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第二天中午,小丁的5元錢又不聲不響地回到文具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