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套之謎(2 / 2)

扯得有點遠了,無非是想表明我一直以來的一個觀點:文化沒有改變(change),有的隻是文化的發展(我覺得用“improve”這個詞比較能準確地表達意思),文化沒有絕對的優劣,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明白這些,恐怕比解謎本身更有意義。

可是“連環套”的怪圈倒也不是沒人打破過。亨利二世就算一個,他於滅了勃艮第的次年出兵滅掉了原先依附於洛林,繼而背叛洛林自立的波茲南公國。(這波茲南實則也是法蘭克人一支,其統治地區在今波蘭西南麵一帶。)之後,亨利二世便破了“法蘭克人不敵薩克森人”的“慣例”,在西元1071年攻取了羅馬的波希米亞、摩爾維亞,占領了三十年前波希米亞帝國的故地。

三年後,他再次出兵,這次的目標是一度對洛林稱臣,但抗命不遵的西裏西亞公國(這又是神聖羅馬帝國中為數不多的薩克森政權)。

前文說過,雅格芬的暴政被推翻後,小孩子布什蒙做了西裏西亞公爵,擁立的功臣公爵米茲和提特拉一個做了公國將軍,一個做了內務大臣,實際權力上米茲要大了不少。提特拉兄弟看著極不爽,就和弟弟秋莫找了個機會,說米茲圖謀篡立,共同討伐米茲,將其一家人全部殺了。提特拉就取代了米茲做了公國將軍,提特拉病死後,又由秋莫繼續獨斷專權。財政大臣奧列格看不下去,就發動了政變,殺死秋莫一族,和布什蒙的叔父華勒斯共同輔政。

然而奧列格也好不到哪裏去,他不但驕縱,而且和雅格芬一般好色,竟然也和那個裏維太後勾搭上了(也不知道這個太後怎會有這麼大魅力,連續迷倒這麼多),搞得西裏西亞各地官民對他怨聲載道。於是華勒斯在皇宮裏指揮衛隊誅殺奧列格,大聲呼道:“奧列格無道,擾亂公國。此乃我家務事,我隻要奧列格一人的性命,其餘人等,概不論罪!”奧列格的護衛隊當即散去,奧列格無奈自刎。華勒斯又把持了朝政。到了西元1063年,華勒斯秘密處死了礙事的布什蒙,自立為西裏西亞公爵。

一連串殺戮之後,西裏西亞這片曾經的“樂土”資源耗盡,華勒斯也並不是個勵誌之主,他關著門荒廢政事也就罷了,卻又殺了奉命招他入維也納的洛林使臣,與如日中天的洛林帝國搞起對抗,給了亨利二世一個征討的藉口。

隻不過這西裏西亞實在太弱小,加上華勒斯又不審時度勢,一意孤行,搞得內部分裂,手下或叛或降,洛林大軍連戰連捷,幾乎兵不血刃就殺到綠山城下。華勒斯走投無路,隻好自縛請降。西裏西亞王國終於在米西比稱王的三十一年後,被洛林帝國消滅,成為神聖羅馬帝國中第五個滅亡的政權。

就在這一年的西元1076年的十月,前文提到的已經降了洛林的德力斯,遭到多福朗軍團的逼迫,向亨利二世求援。亨利二世立即派出總數多達二十萬的步騎大軍,以德力斯為向導,對托馬斯公國發動了大舉進攻。

伊比利亞人逃不出“怪圈”,連戰連敗,此時的多福朗已是英雄遲暮,身患重病,無法親率軍隊抵抗,隻好率領主力部屬躲進捷克之北。原先被征服的諸部落乘機反叛,搞得多福朗大公難以立足,重又轉回謝爾丁。然而,喘息未定的多福朗,還來不及重整旗鼓,便被自己的庶長子弗朗哥所殺。洛林回軍直逼托馬斯公國都城謝爾丁,驚得托馬斯家族聞風逃潰,公國也宣告滅亡。

到此為止,亨利二世僅用短短的六年時間,幾乎是兵不血刃便統一了德意誌,譜寫了神聖羅馬帝國曆史上的一段“神話”。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