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新的角度觀察、考慮。用望遠鏡或者放大鏡重新觀察和發現你周圍的環境或事物,從一個高建築物上觀察你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將特別有益。我們是誰?我們正在做什麼?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通常隻有過於破碎和內向的認識。換一個角度看待它們,會使我們有一個更新和更廣的認識。把諸如擴大、縮小、取代、重組、顛倒、合並等動詞列一張表,設法把每一個動詞都依次運用到你要解決的問題上,試試看是否行得通。另一種方法是把定語列成表格。比如拿螺絲起子來說,它可以有以下一些定語:圓的、鋼杆的、木柄的、楔形刀頭的以及用手旋轉操作的。要設計一把更好的螺絲起子,你分別集中考慮這些定語,問問自己是否可以把圓形的起子鋼杆做成六角形的,以便可以用扳手旋轉,增加轉矩?如果去掉木柄,把鋼杆做成適合電鑽的樣子行不行?是不是可以為規格不同的起子做幾種可以互相替換的鋼杆?列定語表最基本的前提是對每一個部件提問:“為什麼這東西一定要這麼做?”這樣提問有助於打破無意識的思維觀念。
隨時準備好。你最好隨身帶一個筆記本、一支鋼筆或鉛筆,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帶一台微型盒式錄音機。新的念頭一出現,便把它寫在紙上或錄在磁帶上。
科內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作家卡爾·塞根每次一聽到心靈的“敲門聲”便記錄下來。他不論走到哪裏,都隨身帶著一台盒式錄音機,“有時敲擊聲彬彬有禮,也有時敲擊聲急促而持久。”塞根說,“總的說來,我發現自己被卷入激情,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我會坐在飛機上,聽整整一章的‘敲門聲’。”
準備一個地方專門收集存放與每個不同的科目有關的思想記錄。思想庫可以是文件夾,空鞋盒,或是寫字台抽屜。當你有了好的念頭,便把它寫下來放好。然後當你準備就緒,開始認真考慮的時候,你就有許多過去的設想作為基礎。讓時間為你服務——啟示往往是在半夜裏不知不覺地溜進你的大腦。如果你正在設法解決一個問題,你把解決問題的障礙寫下來,然後把它們丟在一邊去睡覺,不要再想它們,讓你的潛意識起作用。當你一覺醒來時,往往已經有了新的設想或解決辦法。
在靈感降臨時,你不要找不到筆,或者你找不到白紙,或者你缺少顏料,或者你忙得脫不開身。隨時隨地組織安排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在一項“創造力發展調查”結果中發現。在近500份問卷中,約有30%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或“很沒有創造力”。
尤其是女性,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的比例高於男性甚多。年齡超過50歲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非常沒有創造力”的比例更高得驚人。同時,也有30%的人認為自己的爸爸沒有創造力,有35%的人認為自己的媽媽沒有創造力。
那麼什麼是創造力,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創造力呢?研究發現,具備充沛創造力的人,通常具有下列幾種特質:
(1)敏覺:凡事由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注意到別人所沒有注意的。敏覺是機警過人、觀察入微、旁敲側擊。
(2)流暢:能想出多項可能性或答案的能力。流暢是思路通暢、洋洋灑灑、旁征博引。
(3)變通:能發現方法,改變觀念、事物與習慣來適應現實情況。變通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隨機應變。
(4)獨創:有新穎的想法,有出人意外的答案或反應。獨創是獨特新穎、與眾不同、推陳出新。
(5)精密:能周密考慮各種事情,花心思添加新的裝飾,將原來事情做得更好。精密是深思熟慮、周密詳盡、精益求精。
(6)冒險:有猜測、嚐試並麵對批判的勇氣,敢堅持己見,以及應付未知的狀況。冒險是勇於嚐試、大膽假設、勇往直前。
(7)挑戰:能從混亂中整理出頭緒,並尋求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挑戰是抽絲剝繭、鍥而不舍、自強不息。
(8)好奇:對事物會產生疑惑,並努力探詢、調查,尋找解答。好奇是追根究底、打破沙鍋問到底、探究真相。
(9)想像:能將腦中意象構思出來,甚至具體化,想像使人超越現實限製。想像是超越現實、異想天開、海闊天空。
(10)分析:會檢查事物的每一部分,並探討、了解彼此的關係。分析是分門別類、相互比較、依序排列。
(11)綜合:會把事物的細節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綜合是組合重建、包羅萬象、綜合歸納。
(12)評鑒:能根據自己的標準,評估出事物的好壞優劣。評鑒是分析判斷、品頭論足、評估好壞。
智慧型的模仿或者說創造性的模仿是建立在發揮自己的特性,肯定自我的基礎上,不僅要學習別人的經驗,還要能不拘一格,不斷地尋找更多的、更有效的方法,去完成你的心願。
能推動和搖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長模仿的人,他們精於學習的藝術,能踩著別人的腳印前進而不是貿然前闖,因為他們知道人生也有涯。
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前幾名的,絕大多數的書裏包含一些教你能表現更佳的模式。例如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就指出,要做一位傑出企業家及創新者所需的特別做法。他說得十分明白,創新不是一條非常特殊且微妙的過程,而做個企業家也並無神秘與神奇之處,別以為他們是天生好手,都是可由訓練而學會的。別懷疑他的話,他就是強調模仿的技巧而被視為現代企管實務之父的。另外,像《一分鍾經理人》一書,就是有關人際溝通,簡化並有效管理人際關係的典範,裏麵列舉了多位美國最傑出經理人的範例。再如《追求卓越》一書,是提供一份全美最成功企業的範例。像這類的書不勝枚舉。我們希望你不僅要學會這些成功的模式,更盼望能超越他們,創立自己的模式。
書中模式,他可以教一條狗改進,也可以教一個人。但我們更希望你能了解它的過程、架構和法則,這樣你才能在複製成功上,無往不勝。不要隻學會各種模式,還要能不拘泥於一格,不斷地尋找更多新的且有效的辦法,去完成你的心願。
要想卓越模仿,你要像個偵探,像個測量員,不斷地質疑並找出得以成功的痕跡來。
人生大部分的學習,其基本觀點之一,就是從他人的成功裏汲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