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1 / 3)

一、領導者對調查成果的研究方法

1.

領導者要加強對調查成果的研究

通過調查獲得了資料,這僅僅是為研究工作準備了必要條件,就是為“加工”準備了“原材料”,還不能解決理論或實際問題。隻有通過研究,把“原材料”變成“製成品”,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引出觀點,發現矛盾,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2.

領導者對調查成果的研究方法

如何研究呢?這裏有一個方法問題。馬克思說:“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是一個很科學的係統工程。按照研究過程的途徑,一般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是調查資料的整理;二是對資料的分析;三是對調查結果的評價。同時在研究中還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資料整理與加工提煉相結合

因為調查中得來的材料雖然具有真實性,但都是零星的、片麵的,不具有連貫性、係統性,更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要使這些材料具有連貫性、係統性,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必須要進行綜合分析,加工提煉。

(2)研究中觀、微觀與研究宏觀相結合

調研的課題雖然都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企業的專題,但研究時絕不能就局部論局部,而必須把它放在全局中,放在宏觀大背景中加以思考和研究;否則研究的結論和方法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宏觀大背景一有變化,我們的戰略和方案就可能一下子被衝亂。因此,我們在研究問題時,既要對研究方案的宏觀背景和各種成因條件有確切掌握,又要詳細了解與此方案有關的各種動態現實,做到成竹在胸,切實可行。比如對一個地區“兩個根本轉變”的研究,就要把研究分成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麵。宏觀層麵,主要是宏觀經濟的管理,如經濟增長率、經濟運營效率(效益)、通貨膨脹率、職工失業率、投入產出率、產業結構現狀等;中觀層麵,包括工業、農業、金融、財貿等發展思路與政策;微觀層麵,要研究企業成功的經驗,包括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成分的企業。再比如,研究一個地區的經濟調控係統,就要研究經濟杠杆的聯動係統,這就要求抓住四個層次的聯動鏈:第一是調控鏈,包括計劃、財政、金融;第二是分配鏈,包括工資、物價、社會保險;第三是規劃鏈,包括國土整治、電力布局、基礎設施等;第四是信息鏈,包括信息、研究等。通過這四條主鏈,把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機地聯在一起,把整個社會的經濟係統變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調度整個經濟係統,防止在對某一方麵進行決策時,造成對其他方麵的影響,因而顧此失彼,造成係統平衡失調。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定性分析是在邏輯分析、判斷推理的基礎上作出的。抽象事物質的規定性固然十分重要,但隻作定性分析還是不夠的。定量分析,給事物以量的規定性更重要、更艱難。所以要運用運籌學、統計學、計量學等學科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豐富的素材進行定量分析,把握事物的數量界限,使研究報告更加精密科學,更加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二、調查研究材料的撰寫

1.

調研報告的結構

調查研究作為一種認識和工作方法,具有四大要素:調研主體、調研客體、調研過程和調研成果的表現形式。調查研究的表現形式就是調查研究的寫作,亦即調研成果的“物化”。

調研報告的結構一般分為開頭(導語)部分、主體部分和結尾部分。開頭部分一般采取如下表述方式:一是說明調查工作的基本情況;二是概述調查對象的情況;三是以議論提問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題。主體部分,即中心部分,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按調研報告的內容,並列地分成若幹問題分別敘述,每個層次用序號或小標題表示;二是按時間順序或工作發展階段安排層次;三是按照對比的方式安排層次;四是綜合兩種方式安排層次。結尾部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簡要的文字概括全文,進一步揭示主題;展示前景,發出號召;說明有關事項。調研報告也可不寫結語,意盡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