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有壓力才能激發潛力

壓力能激發人的潛力。適時而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必備養分,更是成就亮麗生活的重要元素。

有位年輕選手,第一次參加馬拉鬆比賽便獲得冠軍,而且還打破了世界紀錄。當記者采訪他,問他是怎麼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時,年輕選手回答說:“因為,我身後有一匹狼!”

他的話讓所有在場的人全都驚恐地回頭張望,但是,他身後並沒有狼啊!

於是年輕選手給大家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三年前,我在一座山林間,訓練自己長跑的耐力。每天淩晨,教練就叫我起床練習,但是,即使我盡了全力練習,卻一直都沒有進步。直到有一天清晨,在訓練的途中,我忽然聽見身後傳來狼的叫聲,剛開始聲音很遙遠,但是沒幾秒鍾的時間,就已經來到我的身後,當時我嚇得不敢回頭,隻知道逃命要緊。於是,我頭也不回地往前跑,而那天我的速度居然突破了!”

“教練當時對我說:‘原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身後少了一隻狼!’我這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狼,那是教練偽裝出來的。從那次之後,隻要練習時,我都會想像身後有一隻狼正在追趕,包括今天比賽的時候,那匹狼依然追趕著我!”

如何激發自己的潛能,是許多人追尋的目標。為了發揮潛能,有人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考與習慣,讓自己麵對更多的挑戰,並不斷地突破自己。

更有人把“吃苦當作吃補”,從各種挫折中,發揮堅毅的生命力,展現驚人的創造力。

每個人都要想像自己的身後有一匹狼。適當的壓力,不僅是我們發揮潛能的刺激因素,更是讓我們挑戰自我的最佳助力。

感謝壓力,激發鬥誌

在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不少挑戰和壓力。正是這些壓力使我們得以磨煉心誌,提升能力。

美國麻省艾摩斯特學院曾經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用很多鐵圈把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在南瓜成長的過程中,觀察它能夠承受鐵圈多大的壓力。剛開始他們估計南瓜最多能承受500磅左右的壓力。在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到第二個月,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的壓力達到2000磅時,研究人員必須把鐵圈捆得更牢,以免南瓜把鐵圈撐斷。最後,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瓜皮才破裂。他們打開南瓜後發現,它已經不能吃了,因為在試圖突破鐵圈包圍的過程中,它的果肉變成了堅韌牢固的纖維。為了吸收足夠的養分以突圍,它的根須延展到了整個培植園。

壓力帶給人的感覺不僅僅是痛苦和沉重,它也能激發人的鬥誌和內在的激情,使人興奮,使人的潛能被開發!

體育比賽的壓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正因為壓力大,才有了頻頻被打破的世界紀錄。企業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然而正是激烈的競爭機製才使企業飛速發展,使人才層出不窮。

1985年,還是個小護士的吳士宏,抱著個半導體學了一年半《許國璋英語》,就壯起膽子到IBM應聘。

站在長城飯店的玻璃轉門外,吳士宏足足用了5分鍾的時間來觀察別人怎麼從容地步入這扇神奇的大門。

兩輪筆試和一次口試,吳士宏順利通過了。麵試也很順利。最後,主考官問她會不會打字,她說會。主考官問:“你一分鍾能打多少字。”

她環顧四周,發現現場並沒有打字機。於是她問:“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說了一個數,吳士宏馬上承諾說可以。果然,考官說下次再考打字。

實際上,吳士宏從未摸過打字機。麵試結束,她飛也似的跑了出去,找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個星期,雙手累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了。但她奇跡般地達到了考官要求的專業水準。

吳士宏的傳奇從此開始。直到今天,她談起那段故事,依舊感謝那逼迫自己的壓力。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在為我們創造許多機會的同時,也為我們製造了更多的壓力。有些人在壓力麵前倒了下去,但真正的強者,在經曆了壓力的錘煉後卻變得更加堅強。如果你不甘於平庸,如果你不想成為失敗者,那就要有勇氣麵對壓力,並學會感謝壓力。

壓力越大,彈力越強

人的毅力原本是彈簧,你越壓得緊,得到的彈力越高,而那些壓緊了而彈不起來的人,不是沒有毅力,而是屬於他的毅力彈簧生了鏽。

蒙提。羅伯茲在聖思多羅有座牧馬場。傑克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捐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一次活動時,蒙提。羅伯茲在致詞中提到:我讓傑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

那晚他用心地寫了7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200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個又紅又大的“不及格”的標誌,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後拿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這男孩回家後反複思量了好幾次,然後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隻是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拿定主意。”

再三考慮好幾天後,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願放棄夢想。”

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這200畝農場內,坐在這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那份初中時寫的報告我至今還留著。”他停頓了一下又說:“有意思的是,兩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師帶了30個學生來我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他對我說:‘說來有些慚愧。你讀初中時,我曾潑過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有這個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蒙提。羅伯茲的成功就是把老師的給予的壓力變成了一種取勝的欲望,最後終於成為牧馬場的老板。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生活中的很多壓力,何不變壓力為動力,憑著頑強的意誌實現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

壓力就是動力

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中,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麵臨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其實也是促使我們奮鬥拚搏的動力。如果沒有壓力存在,人們就會安於現狀,傷失鬥誌。

伴隨小排量耗油量低的日本小汽車的進口量加大,一度使位居美國第三大的汽車公司克萊斯勒也要陷入破產的境地。麵對這接二連三的不幸,美國人該怎麼辦呢。

這時,出現了一位名叫艾科卡的英雄,他於緊急關頭接任克萊斯勒的行政總裁。在短短的三年內,他將這家瀕臨破產邊緣的公司扭轉過來,變為一家盈利的公司。在給克萊斯勒效力之前,艾科卡是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這位總經理時常受到該公司總裁福特二世的排擠,令他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後來,他被炒了魷魚,他所有的特權,包括令人羨慕的高薪、豪華富貴且設施齊全的辦公室,還有保安、秘書,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由於合約的關係,他在被炒了魷魚後仍得待在公司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他被安置到一個髒亂不堪的貨倉裏辦公,那裏連轉身的空間都談不上,於是,艾科卡發誓要用一番成就來雪恥。結果,在接手麵臨破產的克萊斯勒公司後,他的努力成功了。

假使福特二世讓艾科卡風風光光地退了休,假使艾科卡沒體會到“屈尊貨倉”的公然侮辱,那麼,後來的艾科卡肯定不會如此風光,他可以依靠豐厚的退休金心滿意足地安度他的晚年。反正他早已成功過,富貴過,風光過,他的人生幾乎已沒有什麼缺憾。但福特二世的侮辱,激發了他的鬥誌,給了他排除壓力下決心取得成功的動力。

斯泰裏16歲的時候,在一個大五金商號裏做店員,這正是他所希望的一個職位。他感到自己的前途是光明遠大的,於是他努力工作,盡心學習各種業務知識,自己盼望著將來做一個成功的五金銷售員。他一直以為自己是踏實肯幹的,但是其上司卻看法不同。

“我不用你了,你是絕不會做生意的。你到塞強鑄造廠去做一個工人吧。你那種蠻力,除了做這種工作之外,沒有什麼別的用途。”

無端被炒魷魚,這對於一個年輕人的侮辱,該是何等無情的打擊!因為他始終以為自己工作得很好。那麼,他是否預備到鑄造廠去呢。一時間他的頭腦裏充滿了不滿、憤怒、憤憤不平等激烈的思想鬥爭。他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決心要幹出一番成績來。

他到上司麵前鄭重其事地對他說,“你可以辭退我,但是你不能削弱我的誌氣。”他麵對那無理的上司發誓說,“十年之內,我也要開一個像這樣大的五金店。”

他的話並不是一種氣憤的發泄而已。這個青年將第一次的失敗變為激勵自己的動力,驅使他不停地努力,一直到他成為全國最大的五金製品商之一。

如果沒有受這次打擊,恐怕斯泰裏永遠是一個平庸的銷售員而已。在受到打擊之前,他原以為自己的工作是很好的——這種心滿意足的心理以磨滅他那種好學上進的鬥誌。他所受到的那個粗魯經理的打擊,正是促使他奮發上進的必要動力。有時要戰勝一種不適當的自滿心理,唯一的方法是受一次沉重的打擊。

壓力是人們麵對困境逆境的一種感覺。其實,隻要你能正視現實,並從中發現事情有利的一麵,就可以成功地引出積極心緒,使心理發生良性變化,壓力就會變為奮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