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小兒用藥知識(三)(1 / 3)

【抗膽堿藥】

顛茄片

(1)用途。適用於胃腸痙攣、輸尿管痙攣、膀胱刺激症等。

(2)用法與用量。2歲小兒每次1/4片,3~6歲每次1/3片,7~10歲每次1/2片,11~12歲每次1片,每日2~3次口服。

(3)不良反應。可出現口幹、煩躁、頭暈、皮膚潮紅、心跳加快,但程度較輕。

(4)注意事項。應於飯前服用,與驅蟲藥合用時,應先服驅蟲藥,以免影響驅蟲藥的療效。

【止瀉藥】

1.鞣酸蛋白

(1)用途。可用於急性胃腸炎、非細菌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

(2)用法與用量。2歲以下小兒每次0.1~0.2克,2~7歲每次0.2~0.5克,每日3次,空腹口服。

(3)不良反應。大量服用後,可引起便秘。

(4)注意事項。

①本品不能與乳酶生、胰酶、胃蛋白酶同時服,因本品可使上述藥品失去活性。

②本品不能與硫酸亞鐵同服。因本品可使硫酸亞鐵等鐵劑沉澱,使其吸收受影響。另外氨基比林、洋地黃類等藥與本品同服,也會發生沉澱而降低療效。

③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時,應先控製感染再用本品。

2.次碳酸鉍

(1)用途。用於胃腸功能不全及吸收不良引起的腹瀉、腹脹等,也可用於高酸性慢性胃炎和潰瘍病。

(2)用法與用量。5歲以下小兒每次0.2~0.6克;5歲以上每次0.6~1克,每日3次口服。

(3)不良反應。大劑量服用可引起便秘和高堿血症。

(4)注意事項。

①本品與乳酶生合用可降低乳酸杆菌的活性,使乳酶生的療效降低。

②本品與抗生素合用可影響抗生素的吸收,使療效下降;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合用時,可使四環素難以吸收而降低療效。

【瀉藥】

1.酚酞(果導)

(1)用途。主要用於便秘。

(2)用法與用量。每次每千克體重3毫克,每日1次口服。

(3)不良反應。偶爾可發生過敏反應,發生腸炎、皮炎等。

(4)注意事項。嬰兒禁用。

2.開塞露

(1)用途。適用於較輕的便秘。

(2)用法與用量。將藥直接從肛門注入直腸,1~2歲小兒每次注入5毫升;3歲以上每次注入10毫升。

(3)本品無明顯不良反應。

(4)注意事項。應用時,先將口用開塞露潤滑,然後將本品插入直腸內再注入,防止插的過淺注到肛門周圍而起不到治療作用。

【驅腸蟲藥】

1.驅蛔靈

(1)用途。用於驅除蛔蟲、蟯蟲。

(2)用法與用量。1歲以下小兒每次服1片;1~2歲每次服2片;3~4歲每次服3片;5~6歲每次服4片;7~10歲每次服5片;10歲以上每次服6片。於飯後2~3小時1次服完。如果不見效,14日後按同量、同法再服用。

(3)不良反應。可出現惡心、嘔吐、頭暈。

(4)注意事項。服藥後出現腹痛時,可口服顛茄片。

2.四咪唑(驅蟲淨)

(1)用途。適用於治療蛔蟲、蟯蟲、鉤蟲病,也可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

(2)用法與用量。驅蛔蟲,兒童每千克體重3毫克,睡前1次服;驅鉤蟲,每千克體重2毫克,於睡前頓服,連用3日;驅蟯蟲,每日每千克體重1毫克,1次頓服,連用7日。

(3)不良反應。偶爾有頭暈、惡心、嘔吐、腹痛、失眠等,數小時可自行消失。

(4)注意事項。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3.噻嘧啶(抗蟲靈)

(1)用途。本品為一種廣譜高效驅腸蟲藥,適用於驅除蛔蟲、蟯蟲、鉤蟲,對鞭蟲有一定療效。本品驅蟲效果較其他藥物好,而且全身毒性低。

(2)用法與用量。驅蛔蟲,每次每千克體重5~10毫克,每日1次頓服;驅鉤蟲,用量同上,連用3日;驅蟯蟲,每日每千克體重5毫克,連服1周。以半空腹服藥為宜。

(3)不良反應。有輕度的惡心、頭暈、腹痛,偶爾有嘔吐,一般不需處理。

(4)注意事項。對急性肝炎、腎炎、嚴重心髒病、發熱者,暫停應用。

【抗過敏藥】

1.撲爾敏

(1)用途。適用於各種過敏性疾病、藥物過敏性反應及蟲咬傷,並可與APC等退熱藥合用,治療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

(2)用法與用量。每日每千克體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

(3)不良反應。可有輕度的困倦、嗜睡、頭暈。

(4)注意事項。對年齡較大的兒童,用藥後應注意休息,不可作登高等危險遊戲,以防發生意外。

2.苯海拉明

(1)用途。適用於皮膚黏膜的過敏性疾病,也可用於暈車暈船引起的惡心、嘔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