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新生兒常見病的識別(一)(1 / 1)

新生兒肺炎

告示:孩子精神不好,不吃奶或吃奶少,哭聲微弱,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笑容消失,高熱(3個月以內嬰兒往往不發熱)。當心肺炎。

由於新生兒反應能力差,得了肺炎後病情往往不明顯缺乏一般成人或兒童的肺炎典型症狀,因此家長應提高警惕注意觀察。

【病症特點】

1.據國內文獻報道,對344例新生兒肺炎觀察發現,體溫正常者占1/2以上,僅1/5的病兒發熱,另外1/5的病兒體溫不升。有的新生兒患肺炎時甚至很少咳嗽。因此如果孩子出現精神不好,吃奶少或不吃奶,哭聲微弱,很可能是肺炎的早期症狀。

2.當病情進一步加重時,可出現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拒奶或嗆奶,咳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淺速或不規則,雙吸氣,甚至呼吸暫停。病兒皮膚蒼白或灰白,口唇和指甲、鼻尖呈青紫色,對此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識別方法】

1.如果新生兒肺炎有一般嬰幼兒肺炎的典型表現,識別並不困難。但新生兒肺炎往往缺乏肺炎的典型表現,特別是早產兒和體弱的新生兒更難以識別。因此對新生兒出現拒奶或嗆奶,無力,麵色蒼白,口唇發紫,呼吸淺快(喘憋),口吐泡沫者,應及時找醫生拍X線胸片以幫助確診。

2.由於新生兒肺炎表現不典型,常可誤認為是其他疾病,所以在識別時,應與以下新生兒疾病注意區別。

(1)新生兒窒息。特點是在出生時就有窒息表現,複蘇後有代償性呼吸增快,好轉後呼吸逐漸恢複正常(正常呼吸為每分鍾40次左右)。如呼吸不減慢或更加增快,出現發熱,白細胞增多,這很可能是並發了肺炎。

(2)顱內出血。病兒在分娩時有產傷史,開始發病時可出現呼吸不規律,煩躁不安,尖叫,驚厥等。

(3)先天性心髒病。特點是孩子在出生後數日之後即可出現皮膚持續性發紫,大多數病兒在醫生聽診時心髒有雜音。病兒無感染症狀。但應注意的是,先天性心髒病兒並發肺炎,並不少見。

(4)膈疝。特點是本病也可出現皮膚發紫,但在進食後明顯加重,可在患側胸部聽到腸鳴音。

【預防方法】

1.新生兒居住的房間既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又要注意空氣流通。在清掃房間前,要先灑點水然後再輕輕掃地,或用濕布擦地,用濕布擦拭桌、椅或其他家具,以防止塵土飛揚。冬季用火爐取暖時,先在外麵生火,待煙冒完後再搬入室內,爐子上應放壺水,以便保持室內的濕度。

2.不要叫患有傷風感冒等病人接觸新生兒。如果乳母患有感冒時,應帶上口罩並及時治療以防傳染給孩子;給孩子喂奶時要慢,以防嗆奶。

3.孕婦在妊娠末期應防止各種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

4.孕婦分娩時應避免羊水早破。醫護人員患感冒時應避免與新生兒接觸。

【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注意保暖,糾正酸中毒,吸氧等。

2.抗生素治療。對於已知病原菌種類者,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給抗生素;在未知藥敏試驗結果之前,可先給氨苄青黴素,每日每千克體重400~500毫克,加鄰氯苯甲異惡唑青黴素每日每千克體重30~60毫克,分3~4次由靜脈或肌肉注射。

3.心力衰竭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地高辛。在應用該藥時,一定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給孩子服藥。因為這類藥品毒性大,量大容易中毒,造成生命危險,量小達不到應有的治療目的。為便於掌握,將新生兒24小時口服地高辛的洋地黃化量分述如下。

(1)0~1周的早產兒,每千克體重0.03毫克。

(2)2~4周的早產兒,每千克體重0.04毫克。

(3)0~1周的足月兒,每千克體重0.05毫克。

(4)2~4周的足月兒,每千克體重0.06毫克。

【護理方法】

1.一般護理。可參照預防新生兒肺炎中的住和吃部分。特別注意小兒不要與外人接觸,尤其是患有傳染病者。

2.注意病情觀察。在治療中如果病兒發熱不退,呼吸困難,麵色蒼白時,應及時請醫生作X線檢查,必要時作胸腔穿刺,以確定是否並發了膿胸;如果病兒心率在每分鍾180次以上,心音弱,肝髒在短時間內增大,很可能是發生了心力衰竭,對此應及時請醫生治療。以上並發症常可危及病兒生命,家長要仔細觀察,早期發現,以便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