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尹貽梅:《旅遊企業集群:提升目的地競爭力新的戰略模式》,《福建論壇》2004年第8期。
[109]周鵬:《DIY:企業組織分析的另一個視角》,《中國工業經濟》2004年第2期。
[110]張廣瑞:《中國離“旅遊強國”還有多遠?》,《旅遊學刊》2008年第5期。
[111]張吉林:《旅遊業,一個產業化的組織過程》,《旅遊學刊》1999年第3期。
[112]張俐俐、曲波:《服務業競爭力提升的新途徑:產業集群發展——以酒店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為例》,《人文雜誌》2006年第3期。
[113]張淩雲:《旅遊業乘數效應的幾個問題》,《南開經濟研究》1988年第3期。
[114]張淩雲:《試論有關旅遊產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地位和產業政策的幾個問題》,《旅遊學刊》2000年第1期。
[115]張鐵兵、張安波:《中國旅遊業發展思路》,《經濟師》2005年第7期。
[116]張晰竹:《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的管理體製與改革》,《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年第9期。
[117]張燕:《中國和歐美旅行社產品類型及開發比較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118]章尚立:《“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戰略的反思》,《旅遊學刊》1998年第4期。
[119]向秋蘭、蔡紹洪:《產業組織三重結構與經濟增長》,《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20]王乾厚:《產業組織市場競爭範式的演進及其啟示》,《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21]江靜、巫強:《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產業組織結構優化調整路徑研究》,《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8期。
[122]張海霞、張旭亮:《旅遊業的要素稟賦、產業集聚與本地市場效應:
中國的經驗證據》,《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年第6期。
[123]周紹健:《破除旅遊產業困境的政策機製及其作用——基於SCP範式分析》,《旅遊科學》2009年第3期。
[124]向富華、金穎若:《鄉村旅遊產業組織模式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第7期。
[125]張豔、李光明:《新疆旅遊業投入產出分析》,《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126]趙術開、溫興琦:《基於產業整合理論視角的旅遊產業發展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年第4期。
[127]彭穎:《產業組織理論演進及其對我國產業組織的啟示》,《資源與產業》2010年第5期。
[128]王建軍:《產業組織演進與優化的理論依據:分工經濟》,《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129]熊豔:《產業組織的雙邊市場理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130]胡誌剛:《市場結構理論分析範式演進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131]王亞君、魏龍:《產業組織演變動力的多視角分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132]劉秀青、林媚珍:《提高旅遊產業市場績效初探——基於SCP範式分析》,《旅遊與經濟》2010年第2期。
[133]石建中、王新越:《我國旅遊產業的SCP範式分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134]顧紅:《基於SCP範式的我國旅遊產業的產業組織現狀分析》,《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135]安邦、李亨英:《陝西省旅遊業關聯性研究》,《綠色科技》2012年第3期。
[136]李玉華:《中國旅遊業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分析與提升對策》,《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137]謝靜:《主題公園經營狀況不理想》,《人民日報》2006年8月14日。
[138]魏後凱:《引導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是統籌區域發展的重要舉措》,《人民日報》2006年2月25日。
[139]崔鵬:《旅遊業麵臨轉型升級》,《人民日報》2008年2月18日。
[140]魏小安:《旅遊業將成為我國支柱產業》,《西藏日報》2000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