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導力量不同
產業融合發生的動力是技術創新,而產業關聯則更多地來自一種產業間的分工協調,這種分工協調有時候的主導力量是製度的安排。
三、技術與製度推進
1.技術推動
(1)技術創新是產業融合的內在原因技術創新對產業融合的作用表現在:第一,技術創新開發出了替代性和關聯性的技術、工藝和產品,這些替代性和關聯性的技術、工藝和產品通過滲透、擴散而融合到其他產業之中,或者改變了原有產業生產的技術路線,或者豐富了原有產業經營的內容和形式,從而改變了原有產業產品的消費特征;第二,技術創新由於改變了原有產業產品或服務的技術路線和技術特征,因而改變了原有產業的生產成本函數,從而為產業融合提供了動力;第三,技術創新改變了市場的特征,給原有產業的產品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從而為產業融合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
(2)技術創新深化了產業聯動技術創新對產業聯動的作用表現在:第一,技術創新提高了分工的程度,這就為產業間的分工協調提供技術支撐,從而也增大了產業間聯動的力度與深度;第二,技術創新,尤其是革命性創新導致產業結構的變化,從而改變了原有的產業間聯係,形成新的產業網絡體係。
2.製度推動
(1)經濟規製的放鬆是產業融合的外在原因在位壟斷者的低效率與技術創新推動了規製的放鬆。規製的放鬆導致其他相關產業的業務加入到本產業的競爭中,從而逐漸走向產業融合。產業融合與放鬆規製之間存在著一個互動的過程:經濟規製的放鬆為產業融合創造了製度環境;技術融合和產業融合的內在要求促使規製理論與政策環境的不斷改善,以適應變化了的技術和經濟條件。
(2)製度環境是產業聯動的外在條件產業聯動需要打破產業間原有的壁壘。企業要按照經濟的內在規律進行跨產業、跨區域、跨所有製的產業間協作,可能會麵臨由於非經濟因素造成的高昂的外部交易成本,這種高成本直接導致產業聯動難以形成。因此創造有利於產業協作的政策環境是產業聯動重要的外部條件。
一個實證:主題樂園業與多產業融合聯動發展
主題公園作為景觀業的典型代表,近年受到諸多地區的青睞,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上海已經與迪士尼達成協議,將在浦東川沙地區建立大陸地區的第一個迪士尼樂園,也引起諸多的討論。以迪士尼為案例,分析旅遊業與多產業的融合聯動發展,並剖析旅遊業如何通過融合與聯動強化其產業地位。
一、主題樂園概述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深圳的“錦繡中華”興建成功為代表,國內陸續出現大批的主體公園,後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以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仿古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公園。深圳華僑城的主題公園群“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歡樂穀”的成功,使國內興起一股興建主題公園之風。但是投資熱情的高漲並沒有帶來高回報,蘇州吳江“福祿貝爾樂園”的倒閉,推倒了主題公園病情惡化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內地的2500多家主題公園。絕大多數的主題公園在開張不久,就從開始的門庭若市急轉直下到門可羅雀,其中70%的主題公園經營慘淡。這種情況並非中國獨有,主題樂園產業內企業數量眾多,但經營績效優秀的隻有很少的一部分。迪士尼就是其中之一。
迪士尼是主題公園的鼻祖,1955年美國人華特·迪士尼以其出色的創造力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成功建成了全球第一個主題公園——迪士尼樂園。集遊樂、科學博覽、社區中心、戲劇表演為一體的迪士尼樂園,是父母子女享受美與奇觀,共享天倫之樂的好場所,吸引了大批遊客,獲得了巨大成功。據統計,2012年東京迪士尼遊園人數達到2750萬人,創了曆史新高,2011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遊客人次為590萬(香港迪士尼樂園規模最小),保守估計迪士尼落戶上海將為上海每年帶來至少1000萬的旅遊人次。這也是上海引進該項目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迪士尼樂園卻能保持長盛不衰,探求其中經營模式的秘密有利於改善國內主題公園產業的經營現狀。
二、迪士尼樂園與多產業的融合與聯動
1.產業融合
早期的迪士尼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是漫畫製作和電影拍攝,即屬於動漫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開始涉足其他產業,與其他業態進行融合。
(1)動漫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
應該說迪士尼樂園本身就是一個產業融合的產物,其內容為動漫產業,以迪士尼動畫片的人物、故事、場景等為腳本,以動態展示為特色,以旅遊市場為目標,實現動漫產業與旅遊業的產業融合,也造就了其成功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