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產業鏈理論產業鏈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以產業中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為鏈核,與其他相關產業的企業以產品、技術、資本等為聯係紐帶結成的一種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戰略關係鏈。產業鏈包含產業間的產品鏈、供應鏈、技術鏈、價值鏈。產業鏈的時空結構是產業聯動形成的物質基礎。產業鏈的時間結構是指各產業鏈環之間在時間上的耦合關係,包括產業鏈上環節的數量及次序。各個環節上的產業基於時間結構形成縱向和橫向的投入產出關係,從而出現產業間的供給與需求在時間上的傳遞,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價值的傳遞,構成產業聯動的時間基礎。產業鏈的空間結構是指產業鏈環與區域空間之間的耦合關係。各個環節產業在空間上分屬不同的經濟區域,空間上離散的產業鏈環因為產業間的耦合關係而形成關聯,要求在區域之間進行產業間協作,形成產業聯動的空間基礎。
產業鏈是產業聯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產業聯動是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產業聯動僅是產業鏈中的一種產業組織形式,並非產業鏈上所有產業都可以聯動。產業聯動產生協調和管理成本,會產生聯動對象的機會主義風險,隻有在聯動收益大於聯動成本時,聯動才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3)交易費用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可以被解釋為關於企業間有關產品供應鏈、價值轉化鏈關係及其費用的理論。企業間的產業聯動行為改變了完全依賴企業或市場的方式配置資源的情形。產業聯動通過建立企業間的長期供銷關係的方式來實現產業鏈上不同產業間的協作,從而獲得協同效應,降低搜尋、談判、締約、轉換等交易成本,形成競爭優勢。交易費用理論是研究產業聯動製度安排和交易特征的理論基礎。
(4)戰略聯盟理論戰略聯盟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為了達成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而通過股權、協議或契約等方式結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生產要素水平式雙向或多向流動的鬆散型網絡組織。產業聯動的成因、動機與戰略聯盟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說戰略聯盟是產業聯動主要的組織形式。戰略聯盟理論為研究產業聯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二、產業聯動的動因
1.內部動因
產業聯動的形成與維持有其內在目的,即獲得某種利益或有助於某戰略目標的達成。根據產業聯動內部動力的來源不同,可以將動因分為以下三類:
(1)區位優勢經濟區位理論以及相關學者經過研究認為,影響產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方麵、社會政治方麵、經濟技術方麵和基礎設施方麵的多種因素。可以說,產業區位的選擇受到產品的特點、市場集中地、生產所需資源的特點等因素的影響。產業一般會選擇具有靜態比較優勢的區域作為發展的區位,處於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產業基於區位因素影響選擇不同的區位,以期獲得區位的比較優勢,可以增加處於產業鏈不同環節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從而增強產業係統的整體競爭水平。
(2)聯動效應產業聯動網絡中成員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必將豐富並彙集網絡內的社會資本,使社會關係網絡突破原有意義上的網絡結構,逐漸拓展到以地緣、業緣等關係為物質基礎的、更大範圍內的市場網絡關係。不斷擴大的網絡關係使成員企業間基於信任、規範的社會資本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增強其共同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波動,並在整個產業聯動範圍內分散技術創新等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巨大風險,增加了企業間相互合作的頻率和合作的深度,促進了企業間的協調與溝通,降低了市場交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有效地抑製機會主義,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信念認同和相互信任的合理化,促進產業聯動網絡進一步深化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