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企業間組織:網絡與模塊(1)(1 / 3)

經過30餘年的發展,中國旅遊企業達到了4萬餘家,旅遊業的市場結構也由原來的高度壟斷轉化為高度競爭。與此同時,旅遊業涉及吃、住、行、遊、娛、購六個要素,很少有企業能將六要素全部都涵蓋,因此旅遊企業間存在強烈的合作關係。在這樣的情形下,競爭與合作是旅遊業市場行為(Conduct)的常態與主題,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形成了企業間組織。網絡化與模塊化正在成為中國旅遊業企業間組織發展的大趨勢。

企業間組織網絡化

旅遊業具有很強的生態網絡性。旅遊企業之間采取網絡化組織符合旅遊產品特性,符合旅遊消費特點,也符合旅遊企業自身的經營規律。網絡化組織是傳統旅遊企業間組織演化的一種形式,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交易關係的多元化及複雜化推動了這種組織形式的形成與發展。

一、網絡化組織的概念

網絡是指企業和市場相互作用、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業間的契約關係或製度安排。網絡超越了傳統的關於市場和企業兩分法,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經濟組織形態,也可以說是一種新的組織製度。

網絡化組織是指多個相關企業從自身長期利益出發,以適應日益複雜的競爭環境為目的而形成的一種集戰略、資源、結構、管理、協作等於一體的企業間的製度安排,是介於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中間組織。出現這種新的組織形式是企業為了應對競爭態勢的變化,網絡的構成與組織形態可以根據競爭環境靈活地進行再安排和再組合,因此網絡化組織具有動態性。

網絡化組織的產生受益於現行市場機製的完善、政府職能的轉變、法律機製的健全以及技術進步。這些因素的出現導致組織製度變遷的預期收益大於成本,因此企業有內在動力推動組織演化。

二、網絡化組織的形成原因

現代社會有眾多組織構成,一個組織形成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是由其他組織構成的。但是對組織之間關係的研究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雖然研究起步比較晚,但是該領域迅速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近年組織間關係(InterOrganizationRelations,IORs)已經引起組織理論家的高度重視,並且成為組織研究的重要內容。

每個組織都是作為一個組織生態係統的構成子集而存在的,組織間的合作與競爭同樣重要。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組織間關係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20世紀70年代以來產生的組織理論新學派受到組織間關係研究的深刻影響。理查德·達夫特依據競爭還是合作,組織的類型相似與否把這些理論歸納為以下的組織關係框架。

這個框圖雖然沒有將目前的合作思想完全概括,但是可以從中把握幾十年來組織新理論的結構關係,並且清晰地揭示了組織間關係的狀況和組織間關係的重要性。不同類型的組織間通過某種關係的聯結而逐漸發展演化出了一種新的組織形態。即使組織類型不盡相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可以基於合作的組織關係建立起合作網絡,而非對依賴資源的競爭性占有。這就是組織間關係的核心思想。企業組織間關係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組織之間,彼此之間建立相對持久的資源交易、資源流動和資源聯結。在傳統觀念中,企業將自己視為獨立的、自主的個體,強調彼此之間的競爭關係,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戰略資源的占有。為了超越其他企業,每個企業都投入激烈的競爭之中。即使個別企業由於對某種資源的依賴或者環境的不穩定而與其他企業結成某種關係,這種關係往往也是非常不穩定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競合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已經改變原有觀念,自覺地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組織生態係統的一部分。傳統企業組織的邊界正在逐漸趨於消失或被打破。企業越來越深刻意識到合作與競爭同等重要。合作與競爭並非企業非此即彼的兩個選擇,而是取決於企業的地位和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從中靈活應對。許多企業已經轉變競爭觀念,投入到建立有效企業組織關係的實踐中。可以說組織間關係是企業認識轉變的結果,也是企業間組織在新的技術與製度環境下的主動演進行為。

這種主動演進行為背後的動因有很多,霍基和安索利將企業建立組織間關係的具體動機歸納為七種,每個企業的動機都居於其中的一種或幾種。

1.高收益成本比

成本—收益比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分析依據,要求企業進行經濟活動時對成本與收益進行比較,依據比較的結果決定是否實施此項活動。企業組織參與或建立組織間關係也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有其成本收益比。因為在與其他組織建立IORs時,企業要作出一定的犧牲,比如某些自有資源的共享,或放棄一定的自主權等。當然,它也會從組織間關係受益,包括利用其他成員的戰略資源等。隻有收益大於成本,企業才會參與建立這種關係。每個企業都能從這種關係中獲益,這種關係才能建成並持續存在運轉,這就形成了企業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