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年開始,我國用了30餘年完成了從旅遊資源大國到旅遊大國的跨越。其間旅遊產業獲得迅猛發展,已經從一個新興產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我國旅遊大國到旅遊強國的跨越已經開始,由大而強不隻是做增量上的擴展,更重要的是存量的調整和內部產業組織層麵的優化與提升。

在宏觀層麵高速發展的背後,我國旅遊業在產業組織層麵上積累了諸多的問題與矛盾。而產業組織對於一個產業的生產率和創新率有重要影響。在技術與製度因素的協同作用下,產業組織不斷演化,演化的方向和程度決定了產業的競爭力。本書嚐試從產業組織演化角度對中國旅遊業進行研究,以期為中國實現從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的曆史性跨越提供有益建議。

本書采用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作為理論工具,結合演化經濟學,通過分析製度變遷與技術創新對產業組織演化起到的作用,來獲得製度與技術對產業組織演化機理的認識,以推及產業組織未來優化方向。本書以重大事件為節點,將中國旅遊業發展曆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考察各階段產業組織層麵的特征與演化趨勢。在此基礎上,本書回歸產業組織的研究原點,以馬歇爾定義的四種類型組織:企業內組織、產業內組織、產業間組織和政府組織為分析對象,針對中國旅遊業的產業組織特點展開分析。企業內組織核心考察旅遊企業的一體化整合和專業化分工,產業內組織核心考察旅遊企業之間的模塊化組織和網絡化組織,而產業間組織則核心考察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與聯動,政府組織對旅遊產業組織起到規製與服務的作用,對產業組織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本書的研究框架是RSCP模式的擴展:企業間的一體化整合和專業化分工是提升產業集中度、改善市場結構(Structure)的兩種有效渠道,這有助於改善旅遊企業“小弱散差”的結構現狀;而企業間的模塊化組織和網絡化組織則是改善旅遊業內以同質競爭為主體的惡性競爭的有效渠道,這有助於優化旅遊業的市場行為(Conduct),實現有效競爭的有序展開;產業間的融合與聯動則是研究了旅遊業對其他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旅遊產業市場績效(Performance)的重要方麵;政府組織對旅遊產業組織的演化施加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規製(Regulation)來體現。

本書的主要結論有以下五點:

1.技術創新與製度變遷是推動旅遊產業組織演化的主要動力。

中國旅遊產業發展30餘年取得長足進步,由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戰略為產業開端到逐步市場化的過程中,技術創新與製度變遷是推動產業組織演化的主要動力。製度的變遷為企業在更寬鬆的經營環境下實現在更大地域空間的資源整合提供可能,而包括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則為企業在更大尺度空間和更大企業規模的高效運營成為可能。技術與製度協同推動企業內、企業間、產業間和政府組織的演化,進而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