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本故事的背景,如果不喜歡看的,可直接跳過)
常功二年,隆勝將軍賀更淩屢次擊退外敵,手握重兵,威赫一時。因不滿少帝削弱其兵權的旨令,於二月和四月中旬,三次揮兵北上,威脅迫使當朝丞相和太後廢除少主,而自己則坐上龍椅,當了皇帝,改國號為“容”,是年為“盛光元年”。
賀更淩稱帝後,下令將原皇室少帝一係族人淩遲於市,擁護少帝的一幹大臣和王公貴族全部斬首誅殺,家產田地盡數充公,其族人則貶為庶民,發配邊疆,永世不得踏入中原一步。前前後後的斬草除根竟長達一年之久,刀下冤魂多達一萬多人。
這場為鞏固皇權勢力的大屠殺,掀起了滿國的腥風血雨,老百姓們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因而不斷有青年壯者揭竿而起,發動起義,大喊“殺盡反賊,複我盛朝”。朝廷與這些起義者鬥爭了數年,才逐漸將他們鎮壓下去。
賀更淩雖為武將,但卻深知以德服民的重要性。謀反風波平息後,他開始減輕稅賦,發展農業,鼓勵生產。到了盛光十二年,全國各境一派祥和。
可惜好景不長,賀更淩終究是因操勞國事過度而猝死在從政宮。第二年,其六子賀瀘登基為帝,改年為恒平。
賀瀘雖為賀更淩六子,但秉性卻與其父大為不同。他生性懦弱,但卻奢侈至極,喜近女色,還有收藏奇珍異寶的嗜好。為此,他不惜加重稅賦,榨取民錢,而且還大動民力,築造豪華富麗的宮殿群和花園,供他飲酒享樂和擺放珍寶。由於貪婪和野心的日益增大,賀瀘開始將眼光放到境外。恒平八年,賀瀘大肆派兵攻打境外各個小國,迫使他們俯首稱臣,還要年年進貢金銀錦帛,車輛馬匹,美女珍寶給朝廷。但由於年年征戰,朝廷內外已經是外強中幹,境內各種災情逐漸嚴重,官商勾結榨取金錢,百姓疲敝,苦不堪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當時最好的寫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