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雨三國路 界橋遇(1 /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翻開《三國演義》,我首先看到的就是這首詞。

事實上,在這首詞的上麵空白處,還有一行不知何人留下的鋼筆字:“讀此書而知謀略”。不錯,我正是喜歡所謂的謀略,才喜歡此書。

好多年前就讀過了,而且中間還看了電視劇,玩過光榮一係列的三國遊戲,卻隻知其中大概的情節。於謀略,似乎從未有所領悟,更不用說實踐了。在博客,在論壇,也發表過不少關於三國的貼子,但從未談論過實實在在的謀略。不是不想談,而是自己沒入門。

這次從深圳圖書館借來這本書,就意在能對謀略有所領悟。桃園結義,呂布反水,孟德獻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這些膾炙人口的典故又一一溫新。再翻過一頁,便是第七章:“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窗外狂風忽作,鼓動玻璃窗嗚嗚作響。看來這次台風又如期而至。我關掉台燈,抬頭望著窗外。雖有萬家燈火,卻照不亮這黑漆漆的夜。直到一條巨大的閃電,將天空裂為兩半,驅散所有的黑暗,大地變得一片光明。我正驚愕間,一陣轟隆隆的響聲由遠及近,直至撞到離我隻有一個書桌相隔的窗台便嗄然而止。然後……

當我醒來時,正躺在一張床上。我坐起來,全身酸疼不已,下意識地摸了一下床麵,竟是木板床。再側頭一看桌子,電腦呢?沒在了。我一驚,立馬下了床,把口袋翻了個遍,沒找到我的手機錢包,卻找到一麵小鏡子。再掃視全屋,是那麼的陌生。床是雕花的,桌子是雕花的,窗戶是雕花的,連門都雕了花。

“我被綁架了嗎?誰他媽綁誰不好,綁我這個窮人有用嗎?不對啊,要是綁架,當然要拿繩子捆住我,用布塞住我的嘴才對,電視都那麼演啊。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出去看下能不能碰到熟人。不行,情況不明,還是不要冒然出去的好。先打開窗子看下什麼情況。”我心裏嘀咕著,走到窗前。妹啊,這窗戶是紙糊的,就像回到了解放前。我伸手去推,卻推不開,於是,往裏拉,但也拉不動。再仔細瞧了瞧,才發現窗框中間有一個木頭插梢,撥了這插梢,正要用力推開,腦子裏一下閃過電視裏我地下黨同誌偵察敵情的情景,於是,馬上閃到一邊,將窗戶推開一條縫,卻什麼也看不到。再多推開一點,到處是麥田,沒見一個人,也沒有一點聲響。看來還得冒險出去才能摸清情況。於是閃到門後,拉開一條縫,見沒人才出了門。

出得門來,才發現這是一棟兩層木製小樓。倚著過道的欄杆我往下一看,十幾張桌子擺得整整齊齊。有幾張桌子上擺了一些碗筷,還有一些吃剩的飯菜。看來這是一家客棧。下得樓來,就瞧見一塊牌匾,上書“興隆客棧”。既是客棧,為何不見一個人呢?我走近櫃台,卻瞧見一套古裝的布衣。難道這是拍電影的片場?隻是劇組還沒有進駐,所以看不到人?那我又怎麼到這裏來了。帶著疑問,我走到後麵的屋子一看,是廚房。這廚房建得也真他媽像古代:木製的鍋蓋,鼓風的抽箱,土製的灶台,堆成牆的木柴,還有那把菜刀,黑鐵打製。“拍個電影嗎?要不要這麼逼真啊。”我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來。哦,還有一個蒸籠,一看到它,我馬上感覺到很餓很餓了。連忙揭開它,裏還真有包子。抓了一個,咬了一口,味道很不錯,隻是有點粗而已。

又多吃了幾個,心裏又嘀咕起來:“吃了劇組的包子,會不會有麻煩?還是快跑吧。”正要出去,又怕半路撞到,幹脆把那古裝的衣服換上喬裝出去。換好衣服,想起西裝口袋裏還有一麵鏡子,於是搜出鏡子往懷裏揣好,就往側門出來了。

出了側門,卻是一間臨街的馬廄,有四五個馬槽。出了馬廄,來到街上。街麵不是很寬,大概三四米的樣子,兩邊全是古代建築。“用得著投資這麼多建築嗎?全部用動畫就可以搞定了,真是錢多人傻啊。”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沿街慢慢走著。沒走得幾步,卻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隨即,在街頭的拐角處,一下湧出二三十個騎馬的人。我想閃開,卻已來不及,他們一下就把我團團圍住。

他們個個身著盔甲,手執長槍,在我麵前轉來轉去。我喃喃道:“兄弟,用不著這麼當真吧,不就幾個包子嗎?”

“什麼包子?老子問你,有沒有看到兩個人從這裏過去?”其中一個騎馬的大聲問道。

“嘿?你怎麼罵人啊?就這素質,還拍電影?鬼才看你的。”

“啪”的一聲,那人把槍搭在我的肩頭,惡狠狠地道:“老子再問你一句,有沒有看到兩個人從這裏過去?”

我心頭一緊,怎麼回事?動真格的?黑社會?手機不知哪去了,要不然得趕緊偷偷報警。算了,好漢不吃眼前虧。於是我道:“這位大哥,您別生氣。我是一個人影也沒見著,還正納悶這人都哪去了?”

“混帳。敢耍老子,老子一槍捅死你。前方在打仗,老百姓全跑到外地去了,獨留你一個人在這裏,不用說,你一定是同夥。說,另外兩個人哪去了?再不說,老子捅死你。”說著他手上加大了力,我頓覺整個胸腔都被壓著,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