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堡是溫坎頓行省首府,亦是伊斯艾爾家族居住之地,始建於一千一百年前,曆經三百餘年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竣工完成,並冠上了先祖克裏斯.伊斯艾爾之名。
到底是多麼浩大的工程要花三百年之久,十多代人之力方能完成?沒來過克裏斯堡的肯定是無法想象和體會到的!有人曾這樣讚歎克裏斯堡的雄偉壯麗:平地上拔起的高山!巨人的城堡!事實上的確如此,克裏斯堡就是在遼闊的平原地帶上修建起來的一座高山般的堡壘。
想想要靠人力把一整座占地廣闊的山搬個地方的話,要花多久?要動用多少人力?建造克裏斯堡所用的山石足足開空了利隆行省和溫坎頓行省搭界處的三座大山。再算上開采石頭的功夫,把石頭運輸到幾百裏之外的功夫,三百年!並不太久!
設計克裏斯堡的是當時那個時代最為著名的煉金大師,他受伊斯艾爾先祖克裏斯的委托照要求進行設計,花費十年時間,畫出了得用四匹馬才能拉動的一大車圖紙。
按照圖紙上所畫,克裏斯堡呈規則的圓周形,上下分為九層,如同直徑不一的圓台一個疊一個堆起來的樣子。這樣的話,沒有被上一層覆蓋住的空地就能興建民房,采光還會很不錯,適合人居。其中最底層的圓台高五十米,而且直徑長達二十裏,麵積很是驚人,之後每層都是十米高,直徑則削減了不少,到最後一層又拔高到三十米,這樣克裏斯堡修建起來的話就是一百六十米,巍峨居坐在溫坎頓的廣闊平原上,聳立如山。
之所以僅僅圖紙就要一大車,最複雜的部分則是修建由地表城門處直直通向每一層的道路!道路除了出口露出表麵外,主體部分都是隱藏在圓台內的,而且為了是人、車、馬上行時坡度不太大,一般都設計成了環形的,盤旋而上。通往每一層的路還不能隻有一條,這樣的話,在石頭堆疊的圓台內修成的道路就錯綜複雜起來。
據說克裏斯城堡內的各條通道中都是機關密布,一旦發動,可以輕而易舉的將敵人困在並殺死在通道中。這條傳聞並不假,添些機關對於設計克裏斯堡的煉金大師來說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而已。
在當時,大陸上根本沒有人相信伊斯艾爾家族能在連座百米高的山頭都沒有的溫坎頓行省修建出克裏斯堡。因為就算這項工程可以不計時間不計人力的去做,可錢呢?放眼大陸,哪個帝國的君主都不敢說自己的國庫撐得起這種程度的連年消耗。
事實會說服所有人相信的,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伊斯艾爾家族的大公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可是克裏斯堡的工程就是從未停過。直到克裏斯堡竣工了,整個大陸被震撼住了!絡繹不絕的人自大陸各地趕來參觀克裏斯堡。
甚至當時已經基本掃平了眾多強敵準備建國的西斯汀一世陛下,到了克裏斯堡之前,他都無奈的說了:“再給我百萬雄兵,我也拿不下克裏斯堡。”
這麼一座偉大的堡壘,今日在明媚的陽光中將要迎回來它的小主人。而偎依在它南側的諾溫河則猶如一件蕩漾的輕紗給它的雄偉中添加了一分溫柔之意。也正因為有這條發源自利隆行省,澆灌了溫坎頓千裏之廣沃土的母親河,才能有巍峨聳立的克裏斯堡。當時聰明的工匠們就是憑借諾溫河強大的航運能力把建造克裏斯堡的石頭從利隆行省運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