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油茶餅粕及果殼的研究進展(1 / 3)

1.1.1油茶的一般性介紹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目前我國油茶種植麵積約有330萬hm2,油茶籽年產量130萬噸左右。根據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統計,我國已選育出包括油茶優良農家品種、雜交組合、優良家係和無性係等油茶優良品種(係)100多個,像湖南省林科院的“湘林”係列、江西省林科院的“贛無”係列、贛州市林科所的“贛油”係列、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的“長林”係列[1]。根據調查種植麵積最廣的是普通油茶[2]。

人工栽培油茶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個省(市、區),其中江西、湖南、廣西三省(區)占到全國總麵積的76.2%。截止到2009年,全國14個油茶主產省(區、市)現有油茶加工企業659家,油茶籽設計加工能力可達到424.83萬噸,年可加工茶油110.79萬噸,加工能力在500噸以上的企業有178家,具有精煉能力的企業達到200多家,油茶加工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具備一定基礎[1]。

1.1.2油茶餅粕與果殼的研究利用現狀

油茶果在成熟後,剝去果殼(又稱為油茶蒲),取出油茶籽進行壓榨製油。榨油後的餅狀剩餘物稱為油茶餅粕。油茶果殼與油茶餅粕是油茶加工的主要剩餘物,可廣泛用在日用化工、製染、造紙、化學纖維、紡織、農藥等領域。油茶餅粕和果殼的主要研究和應用報道如下。

1.1.2.1油茶餅粕中提取殘餘茶油

油茶餅粕中仍存在5%~6%的殘油,可用於製備工業用油。王亞萍等[3]研究了油茶籽殘餅油製備生物柴油堿催化酯交換反應動力學過程,所製得生物柴油主要性能指標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1.1.2.2油茶餅粕提取皂素

茶皂素大量存在於油茶餅粕中,是一種非離子型表麵活性劑,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對環境無害。經實驗證明,它可配製無公害洗滌劑、各類工業乳化劑、無公害殺蟲劑、啤酒發泡劑和食品工業乳化劑等。李敏等[4]通過試驗分析,得出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20,溫度81℃,粒度80目,乙醇體積分數63%,pH=11,提取時間4h,茶皂素得率為20.54%。

1.1.2.3油茶餅粕製備蛋白飼料

胡龍等[5]采用複合菌固態發酵油茶餅粕生產單細胞蛋白,發酵產物的平均粗蛋白質含量為18.33%。

1.1.2.4油茶餅粕中提取活性成分研究

龔吉軍[6]研究了油茶餅粕多肽的提取純化方法,並對油茶餅粕多肽的安全性、輔助降血壓、降血脂、免疫調節等生物活性進行了評價,結果證明油茶餅粕含有活性多肽,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且安全性高。趙世光等[7]以冷榨脫脂油茶籽粕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水解法對油茶籽多肽的製備條件進行了研究,油茶籽多肽產率達到61.8%。謝陽姣等[8]以油茶籽餅粉為原料、丙酮為提取液,采用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設計,優化了油茶餅粕中多酚的提取工藝。李婷婷等[9]采用測定還原能力、清除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及對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的能力4種方法考察了油茶糖蛋白的體外抗氧化活性,結果表明油茶籽糖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當其質量濃度為5mg/mL,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羥自由基的能力與維生素C接近。糖萜素[10](Sacchaaricterpenin)是從茶籽餅粕中提取的由糖類(≥30%)、配糖體(≥30%)和有機酸組成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是一種新型、安全、無公害的綠色飼料添加劑。任仙娥等[10]以油茶籽粕為原料,對其糖萜素的提取和製備工藝進行了優化研究。陳海燕等[11]以對黑曲黴、黑根黴抑菌活性為指標,研究了油茶籽粕中具有抑菌活性物質的最佳提取工藝,結果表明80%乙醇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但未做進一步成分分析。陳虹霞[12]以茶籽餅粕為原料,采用體積分數65%乙醇-水溶液提取,並通過中低壓色譜快速分離得到高純度的黃酮苷混合物。進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製備,分離得到黃酮苷化合物Ⅰ和Ⅱ。經IR、MS和NMR鑒定,兩種化合物分別為山柰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Ⅰ)和山柰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Ⅱ)。這兩種黃酮苷可能是油茶餅粕中主要的抑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