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當初為什麼要寫《無良女巫》呢?
其實理由十分單純,就是對無良這種性格的人突然產生了興趣。一個愛錢的女人,一個任意妄為的女人,一個不太尋常的女人……最後,就有了無良。把以前構思的一個短篇加到背景中去,很快就搭成了故事的構架。
我是慣於寫短篇的人。以前也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對“要寫長篇必須從短篇開始”一言論甚為不服,結結實實地撞了南牆之後,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於是以後都老老實實地寫短篇了。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一種習慣,《無良女巫》會定型為係列故事也有這方麵的因素在。不過,真正讓它成為係列故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當初發文是在論壇上,那裏的坑很多,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寫完或別人能看完,所以就寫成了係列故事,這樣一來,就算中途意外停止,讀的人也不會感到後半截沒著沒落,一集一利索嘛。
但這終究是個有背景的故事,前麵一時頭腦發熱寫了若幹係列集,雖說受歡迎程度比預料中的好,但也為背景故事造成了阻礙,暗線不明顯,後麵的轉型又不好落筆。唉,失敗呀!
關於《無良女巫》的分類,我至今也沒弄明白(這算不算另一個失敗?)。最開始的時候,是在天涯的蓮蓬鬼話貼出的,靈異論壇,女生N多,《無良女巫》不算十分紅,但成績也不錯,後來被轉載別處也都是掛在靈異區。不過,我本人始終覺得它並不單純歸屬於靈異故事,發到爬爬時,請管理員幫忙分類,結果被分到了奇幻類。再後來,有小網站盜文,也有被分到都市類……
在看過《無良女巫》後,總會有人說它像什麼什麼。簡單歸下類,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頭一個就是《第八號當鋪》。也或許是《第八號當鋪》的名聲太大?這個說法是最多的,以致最後聽得我也敏感了。這樣被說實在是冤枉得很,我從來也沒有看過《第八號當鋪》,後來聽人這樣講了,就更不敢去看了。為什麼會覺得一樣呢?聽書友說,都是係列故事,而且都是用什麼來換什麼。嗯,後來想想,這樣的題材確實不算新穎。
再一個就是《恐怖的寵物店》,這套漫畫是我的收藏品之一,不用別人介紹我也很熟悉。當初寫無良的時候壓根兒也沒想起過它,隻是後來寫《瘦食》一篇時,總是聯想起裏麵的恐怖減肥故事,大多說像的也是因為這一章,不過兩個都看過的朋友應該知道,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故事。至於後來某人會將整個故事跟其進行比較,這是讓我感到比較詫異的。
《青蝠酒吧》……隻有兩個人說起過,不過也提一下吧,其實也說不出什麼來,因為我沒聽說過這個故事。
最後是無良的形象:愛財。嗬嗬嗬,有人說她像美神令子,不過我覺得她遠遠比不上美神。美神的錢奴形象實在是太經典了!從始至終都保持如一,貪財又吝嗇,且活力十足。以愛財之人做主人公的作品並不少,但絕大多數到後麵就轉了形象,不是有所覺悟,就是慢慢被忽略掉了,包括莉娜·因巴斯這個形象也是如此。我得承認,開始設定時是想把無良設計成這樣的角色的,但最終被“女巫”這個詞所迷惑,除了斂財外沒有其它表現,唉,不知是失敗還是成功。
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故事被說成與別人相似,確實是件很喪氣的事,不過,是相似也好,是重題也罷,它終究是我的故事,每個情節,每一句對話都是我費心思想出來的。它不是其它的故事,不是嗎?《無良女巫》,就是《無良女巫》!
很多人都說無良的故事太黑暗,我通常都以“光明的地方也會有陰影存在,黑暗的地方也總有閃亮之處”做答。無良的主旨並非是在宣揚黑暗,嗬嗬,人性很複雜,善惡隻在一念之差,我一直認為,沒有完全的好人,也沒有完全的壞人。眼睛應當擦亮,正視黑暗的地方,同時也要心存對光明的希望。如果這樣的故事可以讓人讀完後能稍稍有一點點思索,我想我就可以微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