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京城皇宮(2 / 3)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麵的是禦花園。禦花園裏有高聳的鬆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故宮也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院內陳列我國各個朝代的藝術珍品,是中國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裏姆林宮),並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在平麵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誌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規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製,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宮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心,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殿,其後即為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午門故宮的正門,遊人可由天安門向北進入午門。古以北為子,南為午,午門正處於故宮中軸線之南的向陽位置,故稱“午門”。午門平麵呈凹形,正樓麵闊九間,重簷廡殿式,東西兩觀對峙,這種形製的門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宮殿的標誌。當然這種建築也有利於防衛,因為它組成了一個交叉火力網。午門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來年曆書的地方,如遇有戰爭獲勝,則要在此舉行凱旋“獻俘”儀式。因古時奏凱獻俘首先要祭廟社,而午門去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及社稷壇(今中山公園)最近。此外,午門前廣場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員如觸犯“龍顏”將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選美,由於眾大臣勸阻,惹惱了武宗,結果竟有130名官員在午門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太和殿也叫“金鑾殿”,故宮中最巍峨、最壯麗的建築,麵闊11間,進深5間,重簷廡殿式,黃色琉璃瓦,聳立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麵積2377平方米,是我國現存、也是世界現有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

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