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想到,如此一個真性情的女子,最後竟然死在了曾經最愛自己的人的手裏!
張士誠也唏噓不已,看倚天時,自己太小不大理解,隻是感到這個人很可恨。後來自己長大了,漸漸的見慣了那些豪門大戶子女的飛揚跋扈,有張誠誠爸是李剛。有輪流性關係。有精神有毛病自殺跳樓,遠在幾十裏外的父親,在五鬼搬運法的幫助下*了在給某高少服務的自己的女兒。有······
在看看郭芙呢?她外公是中原五大高手之一,父親也是五大高手,戰場的實際指揮者,師公是第一大派的掌門。可是就是這個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女子呢?卻隻不過是性格毛躁罷了!
她有對父母的愛,也有對小妹妹郭襄的愛,盡管她表現的很不得要領,但那是真愛。但她天生口不對心,固執得很,極少聽他人的勸。作為一個嬌蠻任性的大小姐,她當之無愧。
她沒有郭靖的心胸廣闊,也沒有黃蓉的機靈聰明,更沒有黃藥師的樣樣精通。她沒有小龍女的單純、沒有郭襄的活潑好客、沒有耶律燕的豪爽和氣、沒有程英的溫婉、沒有陸無雙的伶牙俐齒、沒有李莫愁的癡情、沒有公孫綠萼的善解人意,但她也有自己的優點,隻是不為他人所了解罷了。
第一百一十章:郭靖、黃蓉之死
雖然她急躁,魯莽,任性,刁蠻,驕橫,但是這些大小姐脾氣下的真性情卻令人感到暖心:她是那樣的愛她的親人,直接,純粹,熱情的愛。江湖險惡爾虞張誠誠詐,同門可以反目互相殘殺,朋友可以反目互相殘殺,甚至父子也可以反目互相殘殺……暗流湧動的江湖險象迭生,人情淡漠。
郭芙純粹而直接的感情,難能可貴。
不管有多少人討厭郭芙,再怎麼說,郭芙也沒有做出任何眾叛親離之事,總體來說,她還算是爾爾人物。但是,那又如何呢,郭芙在原著的存在本就不是襯托,而是一種自張誠誠。眾女皆是一見楊過誤終身,惟獨郭芙除外。
最後呢,她的人生結局是依然用自己如花的生命來吸引蒙古人的弓箭,隻不過是希望還有武藝的幾人逃走,隻是因為那幾人比自己有用!
當時她若不出去呢!隻怕是幾人都無法活下來!要知道在密集的弓箭覆蓋下,任你在高超的武藝,也無法幸免!這個平時任性的女子,隻不過是希望可以憑借自己吸引了那蒙古族的箭支後,這剩下的幾人可以乘著蒙古人重新搭弓上箭的短暫時間逃出去!
這個刁蠻的、任性的、驕傲的、迷迷糊糊的大小姐,就這樣走完了她的如花年華!連屍體也要遭受著···
“唉!世事造化弄人啊!”張士誠暗歎一聲,繼續朝下一幅字卷看去:
“張誠誠問陸無雙姐姐父親與母親怎麼樣了!陸無雙隻是看著張誠誠,哀歎一聲,好久才幽幽的回答張誠誠“襄兒,你要堅強些,記得郭芙姐姐的交代嗎?一定要好好的活著!記住了,活下去,就有希望!”
張誠誠不理會陸無雙姐姐的勸解,張誠誠抱住陸無雙的身體,不停的搖晃著,嘴裏還哭喊道:“襄陽怎麼了!張誠誠爹爹、母親怎麼了!還有怎麼不見程英姐姐呢?”
“唉!”陸無雙姐姐一聲歎息,與張誠誠抱頭痛哭。
後來張誠誠才知道當晚後來發生的事情:
張誠誠見姐姐撿起一把刀,就朝門外衝去,自己似乎預感到了姐姐的結局,於是要撲上去,拉住姐姐,卻被程英姐姐一把打暈。
陸無雙抱起昏倒的張誠誠,與程英姐姐一起,從剛才被程英劃開的帳篷頂的那個洞口衝出。
這時候,蒙古人已經將弓箭上的箭支全部射進了姐姐的身體,密集的弓箭將姐姐她那嬌嫩的、如花的、曼妙的身軀射成了刺蝟!
這時候見張誠誠們從帳篷頂衝出,有幾個反應快的蒙古人已經是將箭搭在了弓弦上,雖然以張誠誠們的武功,這幾隻的箭羽對張誠誠們夠不成威脅。可是,隻要是張誠誠們因為擊落或者躲避這幾隻箭羽稍微慢上那麼一小會,等那些蒙古人上好了弓箭,隻怕是張誠誠們就會步入姐姐的後塵!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裏,稍微落後半個身子的程英姐姐,將能匆忙集結起來的內力,貫注在右手上,一掌擊打在陸無雙姐姐的腳底。受到程英姐姐畢生功力加速的陸無雙姐姐的去勢更疾,在蒙古人還沒反應過來時,就斜斜的竄入夜空,逃離了視線。
而程英姐姐卻被自己的反作用力影響,向地麵墜落!程英姐姐在還沒落地時,就抽出了寶劍,待到剛剛落地,就在地上一蹬,借力朝蒙古人群猛撲,希望借助蒙古人的慌亂為張誠誠們贏得時間。但是,程英姐姐剛剛朝那些蒙古人衝擊的沒有兩長遠,就被蒙古人密集的弓箭射成了刺蝟。
陸無雙抱著張誠誠,還沒有逃離蒙古軍營,身後就響起了號角聲,大量的騎兵朝張誠誠們這個方向衝來。
陸無雙姐姐殺死一個巡邏的蒙古人,奪下一匹戰馬,就朝野外狂奔。那剩餘的幾個巡邏兵急忙朝陸無雙射箭,陸無雙胳膊上的傷口就是這時候被射傷的。
在後來,張誠誠在襄陽城破後,曾經抓了大量的蒙古將領,在嚴刑*問下,張誠誠才知道當時的詳細情況。可惜的是,陸無雙姐姐在一次陪張誠誠劫掠蒙古將領的時候,不幸遇難。
當時,那負責值夜的蒙古將領,將張誠誠們逃離的事情上報了蒙古元帥,在詢問了武修文之後蒙古人知道襄陽早已經是疲憊不堪,在今夜蒙古的例行夜襲中,已經無法堅持,這才讓張誠誠們一眾女眷出城。
得知詳細內情的蒙古元帥立刻派遣大軍,連夜攻城,沒多久就將外城攻破。弟弟郭破虜戰死,父親在巷戰中戰死,當年楊過大哥哥帶領的八百江湖好漢,也大多戰死。母親在混亂中找到了父親是屍體,自刎身亡!
呂文煥見外城已失去,父親及一幹江湖好手大多陣亡,隻好舉起白旗,要求和蒙古談判,在得到蒙古元帥的許諾,不會殺害襄陽城內的百姓後,投降蒙古。條件是呂文煥必須為蒙古效力,隻有他自己打下的城池,蒙古人才不會屠殺漢人!
為了保護漢人,同時也是因為看透了在賈似道控製下的南宋的腐敗,呂文煥投降元朝,並立刻為元軍策劃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漢),自請為先鋒。隨後攻破及招降沿江諸州,並為伯顏向導,引元軍東下。
1276年,元軍破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呂文煥與伯顏一起入城。
十年後,呂文煥告老還鄉。
南宋皇太後和七歲小皇帝恭帝投降蒙古。”
這個恭帝的經曆到也奇特,頗有起家族傳統,張誠誠略微查看了下曆史,上下五千年,隻有宋三餘年間出的皇帝中,那些藝術家最多,當然,不是朱元璋後人那種修道、木工的藝術家。宋朝的皇帝大多在詩詞歌賦、工筆繪畫、音樂演唱上麵出能人!這7歲的小皇帝後來也是一個名人,被稱呼為西藏佛教大師!
根據張誠誠找到的元史記載: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被賜死結束了他作為喇嘛的生活。
也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生活,這一年他54歲了。算下來,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間再也沒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牽夢繞的江南故鄉!
三十五個春夏秋冬,在混合著雪水的清甜和酥油的暗香的土石寺院裏,在星月流逝不見異同的誦經日程裏,故國的回憶是否會偶爾襲上心頭?
是否一如當年李後主憑欄小樓“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悵然瀟涼?是否一如先祖宋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獨覆冰雪“踏花歸去馬蹄香”之黯然追憶?
當年幽禁李後主的宋太宗可曾料到他的子孫竟也有此歸宿?一個在北海風霜,一個在西藏誦經?莫不是冥冥中李後主的刻意之為?
高山峻嶺的喇嘛寺廟裏,席地端坐的僧侶,可知當年西湖的荷葉,臨安的梅花?
可知在哪一座寺院的油燈下撚動佛珠的母親,是不是真的被青藏高原的寒風吹散不知去向了呢?
一代皇帝,最後屈辱投降,換來的隻不過是吃齋念佛,甚至最後被賜死,倒也是一代奇聞了。說到底,這個小皇帝之所以不大引人注意,其實是被他的兄弟所遮掩了。
當年,南宋皇太後決定投降後,派遣了兩個皇帝的兄弟出去外地就藩,這兩個皇族被不願投降外族的官員們先後立為皇帝,其中就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這三人被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相信大家都知道,裏麵的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老少皆知。
張士誠定定神,將自己那跑題的思維拉回來,繼續看下一幅字卷。
“張誠誠曆經十年,查訪天下,知道那武敦儒已經在當晚就死於過度失血。隻是那武修文卻是怎麼也找不到了,隻是從一些蒙古將領中探得消息說,武修文拿了蒙古的賞銀,見自己逃出軍營後一直沒有被抓獲,於是,就拿走賞銀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