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瘋狂的十年(四)(2 / 2)

這個小隊將攜帶必備物資進入傳送陣,傳送到目的地後建立一個前哨,並向周邊有限範圍內進行搜索。如果小隊建立前哨站的行動順利的話,將有四到五批援助會在稍後的時間裏立即運到。若是前哨站無法建立,甚至小隊處於危險境地,後援就將以撤離為主。

在此之前,幾隻猴子和十數條狗,還有一些馬、牛之類體積不等的大小動物被用於傳送實驗,以驗證靈石的等階作用和傳送陣是否能正常運作。經過試驗最後確定,此傳送陣每12小時隻能使用一次,且無論傳送成功與否,12小時內均無法再次啟用。每次傳送需要消耗的靈石與零區那個傳送陣居然一樣,這讓所有人不得不感慨這個巨型傳送陣的鬼斧神工,更對其建造者欽佩不已,同時對傳送陣那邊充滿了期待。

十月一號,天朝國慶節,先遣小隊舉行誓師大會,踏入傳送陣。在一陣耀眼的白芒閃動之後,先遣小隊的三十五名成員及其裝備在傳送陣中消失了……

在度過了傳送完畢的大概十幾秒不適期後,先遣小隊發現自身處於一個寬闊的石室中。石室高約二十米,放眼望去,石室四周的“牆壁”離隊員們的立足點至少在千米開外。如果不是頭上那古樸精美的鏤紋穹頂帶來的壓迫感,恐怕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身處室內。一待看清穹頂的鏤紋和腳下的基石,隊員們不禁麵麵相覷。這裏,居然是一個室內的傳送陣。不過轉念一想倒也正常,傳送陣這東西,基本都是雙向的。單向傳送陣並非沒有,但相對來說,其建造難度比雙向的高了不少,因此較為少見。這個室內的傳送陣的建造更有難度,為了達成和“不周山基地”那邊的巨型傳送陣的匹配,這個處在室內的傳送陣在寬度不足的情況下,居然將整個穹頂也作為傳送陣的一部分,單是穹頂上鏤的符文,其複雜程度就讓人歎為觀止。

眼尖的隊員已經看到數百米外散落的動物屍體。經進一步辨認,那些都是一個多月前的實驗動物,而且致死原因都是饑餓。

在清理了動物屍體並簡單地開了個會後,先遣隊分成兩組。隊長彭浩和副隊長吳斌帶二十二名隊員沿石室出口出室外對周邊進行搜索,指導員宋科則帶剩下的隊員檢查整個石室,看護物資與“不周山基地”保持聯係並隨時準備增援隊長的搜索小組。

“吱呀”聲中,石室大門緩緩開啟。撲麵而來的靈氣濃鬱得讓隊員們感到很舒服,隻是眼前的石階通道讓隊員們感到一些壓抑。石階兩邊居然有不少空置的石室,有些石室的石門還半掩著,但幾乎所有的石室看上去已經荒蕪很久。這些荒蕪的石室內除了類似傳送石室門口的裝飾鏤紋,一點拓文都沒有,這讓急於弄清身處何處的隊長彭浩有些抓狂。在近四十個小時的跋涉後,精疲力盡的搜索隊草草地搜查了石階兩邊近百個石室,螺旋狀的石階終於走到了盡頭。隊長彭浩在石階盡頭的出口處布置了警戒後,就讓隊員們抓緊時間休息等待基地的進一步指令。期間指導員宋科利用傳送陣回傳了三次搜索隊的情況給不周山基地然後得到了基地的答複。宋科告知隊長彭浩,基地會在最近的幾次傳送中派來大批人員和運送大量物資作為增援。還有就是,經過簡單測試,此處傳送陣也是每12小時才能運作一次。在48小時裏,一共進行了七次傳送,其中不周山基地四次送來人員裝備物資補給等,先遣隊回傳三次情況彙總給不周山基地。

得到增援的先遣隊增加到227人,達到連級編製,遂改稱“獨立團先鋒連”繼續執行偵察任務。連長彭浩帶領一排和副連長吳斌帶領的二排一起打開石階盡頭的大門,弄清楚門外的狀況,並布置警戒哨,開始向外探索。而指導員宋科則帶領三排詳細檢查和清理彭浩他們發現的各個石室,看是不是有什麼線索。至於通訊班和警衛班則留守傳送陣所在的石室。

十月三號,下午兩點二十七分,彭浩和吳斌在四名戰士的配合下,六個人緩緩地將那座巨大的石門拉開。“咯咯”聲過後,眾人不由暫閉眼簾以適應外界的光亮。當眾人重新睜開眼的時候,一個新的世界呈現在華族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