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元四年,也就是凡間的公元1557年,那時正是明朝繁盛的時期,遠在西域的邪魔妖道勢力猖獗,魔道大興,且逐漸不在滿足於自己的那片領地,把西域搞得烏煙瘴氣之後,又垂涎於中原的繁華,貪欲心的驅使下,無上九重九天魔王攜其旗下六大魔宗及眾多邪門道教組成殉天教也就是俗稱的“魔教”,他們自稱聖教,意欲大舉侵犯中原,此次的勢頭可謂是空前絕後,魔道的實力極其強橫,那一時期也是奇士才人輩出。
當時的修真仙士無空道長,也就是當時的昆侖掌教知道後大為震驚,隨即廣發聚仙令,欲邀天下正道仙家於無量峰頂抵禦魔教入侵,以免天下蒼生白白受那戰亂之苦。誰知此番魔教來勢強橫,眾位仙家與那無上九重九天魔王及其旗下魔教弟子在無量峰頂大戰三天三夜,最終重傷元氣,不得不潰敗而逃,且各門各派損失慘重,門下弟子更是死傷無數,無量峰上盡是屍體血海,而魔教的人數幾乎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這一上一下反而氣勢更甚,當時的魔教教主無上幽冥聖王卻是當機立斷,分出兩路兵馬,一麵追殺殘餘的仙家道派,另一麵卻是果斷南下,直取當時的明朝都城應天,他知道一旦自己拿下了應天府,成為天下的統治者,到時候什麼是非黑白,正邪道義可就真的不一定誰說了算,再去收拾那幫偽君子也不遲,實在是高明之極。
那無量道人在無量峰一戰之中也受了重傷,隨門派弟子一路退逃回昆侖派之中,沿途眼見魔教所過之處屍橫遍野,遇難者者無一生還,慘不忍睹,眼見孩子沒了爹娘,老人沒了子女,骨肉分離之痛,生死相隔之苦,不忍再讓蒼生受難,下定決心鏟除妖患。遂親上昆侖山玉虛宮頂,跪拜七天七夜,期間口中不停的念昆侖濟世心經,望求祖師爺大發慈悲,拯救萬名於水火之中,助自己替天行道。
似乎是感應到了蒼生的意念,於第七日,昆侖祖師降下符詔並且請出了一直在昆侖閉關的一位得道高人來助無空道人降妖除魔,而那位道人正是後來響徹古今的玉清子,至於他的事跡會在後文提到。玉清子也知道自己即將肩負的使命很重,不敢托大,於是出來時還帶出了上古時的封神神器,昆侖派的鎮派至寶打神鞭!
那個時期不僅是魔教之中奇才輩出,仙道也是後輩精英傑出,若不是有九重九天魔王在,恐怕至不濟也能打個平手不可能敗得這麼徹底和迅速。那九重九天魔王個個都是魔道之中震古爍今的曠世奇才,能稱王成尊,令天下大亂的人物,能弄出如此興風大浪也不足為奇,隻是他們再厲害如何能敵得過玉清子手中的打神鞭,那可是封神神器,連神仙都照打不誤!
第二次華山之巔的會戰,無上幽冥聖王是個嗜戰如命的人,越是強大的對手也是能激起他的欲望,得知這次昆侖請出打神鞭之後當即放下對人間的侵略,與眾魔共赴華山,誓要鬥一鬥這傳說之中的神器,看看到底有多厲害。這下雙方旗鼓相當,玉清子持打神鞭當先破了魔教的萬門攝天殺陣,率領仙道弟子與魔教廝殺開來,在華山殺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
與此同時,明朝當時的在位君主也感覺到了深深地不安,深知此戰若敗,自己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妖魔邪道進攻,隻怕是皇位不保,隨即開壇祭天,呈萬民詔,請天降魔,居然真的奏效,天帝降下天兵下凡附在戰死的仙家子弟身上,助仙道弟子降魔除妖。
華山一役足足打了二十餘天,在打神鞭和天兵天將的助戰之下終於將魔教擊潰。由於魔教教主幽冥聖王的失策,魔教的主力幾乎在這一戰之中盡數被殲滅,再無能力與正道周旋,連他自己都死在了打神鞭下,九重天魔被斬去其六,六大魔宗滅了四宗,其間無數魔教弟子死於這場戰鬥之中,魔教此次侵犯中原的主力被徹底消滅,隻有殘餘少數魔教餘支在仙道的重重包圍下逃了出去,會合沒有參戰的魔教妖人撤離中原,其中就有逃亡西域至今未再踏足中原一步的當初魔教總部的餘孽。這一教便原先指的是它!
若論天下第一大教,這殉天聖教僅憑當年的威勢便“當之無愧”!
隻是這一教現在大多指的是最近在人間興起的邪門教派無憂教,雖然也是深不可測,在人間實力極大,實力不可小視,不過比起殉天教卻是貽笑大方。
天下劍道無數,歸根結底卻都離不了三個字,劍,氣,意!
劍道的精髓盡在這三字之中,說來容易,但若做起來,卻是堪比登天。天山的正陽劍宗,蜀山劍派,西湖的藏劍山莊這三大劍術世家卻都是追隨這三字到極致的代表,當然,此天山非彼天山,此西湖也非彼西湖,日後在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