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的故事
“八仙 ”的概念,在中國千百年來的曆史長河中,一般是指鐵拐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
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漢鍾離有鼓,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及簫管,何仙姑有竹罩,韓湘子有花籃,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大拍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所長,自有妙用。“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動的記述見於明朝吳元泰的《東遊記》。該書生動地描寫了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的故事。後來,人們通常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又加以通力合作而創造的不凡奇跡。
鐵拐李
八仙中,鐵拐李是出現的年代最久、資曆最深者。而見諸於文獻則較晚。亦作“李鐵拐”。元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嶽》始有其名。其由來身世傳說不一: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於市,為人所賤。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欲神遊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病危而欲歸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屍體而起,蓬頭垢麵,袒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為鐵拐,故名李鐵拐。
鍾離權
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於五代、宋初。相傳姓鍾離名權,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燕台人,為漢朝大將。
在征討吐蕃中,為上司粱翼所嫉,隻配給他老弱殘兵三萬人。剛到達目的地就遭吐蕃軍劫營,全軍落荒而逃,鍾離權也逃至一山穀,而且中途還迷路了。不久,他就遇上了一胡僧,將他帶至一小村莊說:“這是東華先生的住處。”然後告別而去。過了一會兒,忽聽有人說:“這必定是那碧眼胡人多嘴的緣故。”就見一披著白色鹿裘、扶著青色藜杖的耄耋老人。老人問鍾離道:“來者可是漢大將軍鍾離權? 為何不來宿於山僧之所?”鍾離權大驚,知道遇上了異人,於是誠心學道。還向老者哀求學習救世之道。老者傳授鍾離權“長真訣”,以及金丹火候和青龍劍法。
鍾離權後來遇見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學得“長生訣”。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
張果老
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張果。據《唐書》記載,張果確有其人,本為江湖術士,因民間相傳逐為神仙。居山西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不時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則天也召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時值盛夏,不一會兒,他的身體腐爛發臭。武則天聽後,隻好作罷。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中發現他的蹤跡。
唐玄宗數次召見他,是求長生不老之術。達官貴人們都爭相拜謁,求返老還童秘訣。但都被他拒絕了。張果老仙逝後,唐玄宗為他建“棲霞觀”。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裏,倒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能行萬裏。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疊起來,放在皮囊裏。
呂洞賓
道教八仙之一。名岩,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人。被全真教奉為北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呂洞賓在八仙中最為出名,有關他的傳說很多。曾以進士授縣令。
母親要生他之時,屋裏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隻白鶴自天而降,飛入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了。呂洞賓一出生,果然氣度不凡。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後來呂洞賓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六十四歲時,遊長安,在酒肆遇見羽士鍾離權。呂洞賓下決心跟鍾離權學道,並經“十試”考驗,鍾離權授他道法。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一路走來,斬妖除害,為民造福。
何仙姑
道教八仙之一。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多傳說為何氏女,途遇仙人,賜仙桃或仙棗食之,成仙,不知饑餓。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一說乃呂洞賓弟子。
據傳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發。十六歲時夢見仙人賜教:“吃雲母粉,可以輕身且長生不死。”於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雲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穀之中,健行如飛。她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母親吃。後逐漸不吃五穀。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後她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雲中。
藍采和
道教八仙之一。唐開元天寶時人。夏服絮衫,冬臥冰雪,常於長安市唱踏踏歌,歌詞多有歌頌神仙之意。
有人在孩提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見他顏容如故。後於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鍾離度脫藍采和。元劇《鍾離權度藍采和》則說藍采和是藝名,真名叫許堅。在勾欄裏唱雜劇。年五十那年,做壽時,因不知犯了什麼錯,為官府羈押。後被鍾離權度化成仙。
韓湘子
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羈,不好讀書,隻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
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一起讀書。韓湘子一言不發,隻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一睡就三五天。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又如何做事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門技巧。隻是你不知道而已。”韓愈問:“那你能做什麼?”當時正值初冬季節,他立刻表演了令牡丹開花數色的特異技能。後傳,韓湘子跟呂洞賓學道。位列仙班。
曹國舅
道教八仙之一。相傳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在八仙中,唯一與“官”沾上邊的就是曹國舅。平常冠袍玉帶加身,穿朝靴,持玉笏。
曹國舅之得道,是較為容易,他由鍾離權、呂洞賓共同度化成仙。曹國舅在山中修道,遇見了鍾離權和呂洞賓,呂洞賓問:“聞子修養,所養何物?”曹國舅答:“養道。”呂洞賓又問:“道安在?”曹國舅指了指天。呂洞賓問:“天安在?”曹國舅又指了指心。鍾離權笑著說:“心即天,天即道,你已識其中的本來麵目。”兩人隨即將曹國舅度化為仙。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說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後有關。《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後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曉音律,喜愛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曆數朝而一帆風順。年七十二而壽終。
得道
八仙得道的時間有先後之分,各自來曆殊途同歸。
資格最老的是李鐵拐。他原是一條形體魁梧的漢子,由西王母點化成仙,隱居碭山修道,號凝陽子。
有一天,他應太上老君和張果老邀請,神遊華山。臨行前吩咐一個替他幹雜活的小道士:“倘我七日不回,便將我的軀體焚化。”不料到了第六天,小道士的哥哥來報母病甚危。小道士急欲回家探視,一夜未睡。到次日正午,見其魂魄還不回來,便將其軀體殼燒了,一走了之。向晚,他的元神歸還碭山,不見軀體,失魄無依。正惶恐間,突然發現路邊有一餓殍,忙從囪門跳入,借屍還魂。這餓殍蓬首汙麵,還是個跛足。李鐵拐臨水自顧,好不氣惱,便去向西王母訴苦。王母說:“這是定數,無須生惱。”即送他一根鐵拐杖,並封他為東華教主。從此,他又以“李鐵拐”之名行於世上。又稱“鐵拐李”。
鐵拐李不想再回碭山,另辟終南為福地。到東漢時,有一位偏將鍾離權,因出征失利,逃入終南山中迷了路。遇碧眼胡僧指點:“東華真人在此,何不拜師學道?”鍾離權徹悟,在山中尋覓多日,終得拜在李鐵拐門下。得道後,號稱正陽子。到唐代時,鍾離奉師父命,出遊長安度人,自稱“天下都散漢”,所以民間又呼其為“漢鍾離”。
漢鍾離所度之人即呂洞賓。呂原是書生,兩考進士不中。遇上鍾離時,正在長安酒肆豪飲澆愁。鍾以病、死、財、祿、聲、色等考驗他十次,他均不為所動。遂得由鍾離點化成仙,道號純陽子。
純陽子不像他老師善隱,而時常散遊江湖,解人危厄。某日,閑逛洛陽,恰遇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子韓湘子,他因賭博輸錢拿不出來,為人所困。洞賓見此人有道根,便替他解困,旋同遊嶺南。來到廣州後,見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隨父叫賣炊餅。洞賓看這位姑娘有仙質,便與韓湘子裝成乞丐,天天去她的攤前討餅吃。這少女不顧父親反對,有必與之,毫不吝嗇。呂洞賓瞅個機會,往她嘴裏塞個仙姚,小女食後頓悟,即隨呂、韓赴終南山修道。這位與韓湘子一起修煉的少女,就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何仙姑。
呂洞賓率徒回終南時,鐵拐老祖已出山雲遊,還收了個徒弟藍采和。相傳藍是五代時人,自幼落拓,常穿破衫在鬧市行乞,且一腳著靴,一腳赤裸。李鐵拐顯形人世時,眾人都當他是一個殘丐,隻有藍采和與他情投意合。左跛右顛,打夥兒行乞,漸悟成仙。
未幾,鍾離權領著徒子徒孫,一起出山尋找鐵拐老祖。此時,人世間已經由五代入宋。他們在黃河擺渡時,碰見了宋仁宗的內親曹國舅。這位國舅爺正想隱跡山林學道。鍾離權和他交談一番,讚他能識本業麵目,遂引入仙班。隨後,他們在東京找到了李鐵拐和藍采和。歡宴之際,當年同老李一起遊華山的張果老騎著驢子闖來,說是西王母壽慶在即。於是八仙共赴瑤池,為王母賀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