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毫無疑問將成為焦點(2 / 2)

令人驚訝的是,僅僅是一份銷量報告就促使這麼多同行紛紛尋求國際合作。

細想之下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選擇。

無論是哪個角度來看,這套新技術的確很強大!

不用看奔馳自家產品的數據,隻需參考搭載同樣配置的MG7車型表現即可窺見一二——幾乎趕上了奔馳C級別的八九成功力。

1.5L排量的動力比不少2.0T競品更強悍,配備該款變速器甚至優於傳統自動檔類型。

而且燃油經濟性方麵繼承了德國原裝車的優點。

雖然可能無法像前者那樣無論怎麼駕駛都不超過每百公裏七升油量的標準,但平均耗油量保持在四五至七八升範圍內已相當難得。

憑借上述特性加持再加上實惠售價(頂配僅需十數萬元),MG7成為了極具性價比的B級轎車選項。

在許多人看來,正是得益於引入新技術的應用才能讓它如此受歡迎。

如果還有哪些企業決策層未能察覺到這一點,估計是真的瞎眼了。

近日以來,整個自主汽車行業呈現出蓬勃向上趨勢,反觀那些合資廠商則遲遲未見行動跡象。

事實上背後那些管理者內心深處或許也同樣躍躍欲試想嚐鮮吧……

但他們畢竟是合資企業,用不用新技術得聽總公司那邊的安排。

對於國內車企的動作,這些老總們也跟總部溝通過,甚至提議總部可以考慮使用奔馳研發的新技術。

但對於習慣了高姿態的外國品牌來說,他們內心仍然對中國的汽車技術不太看得起。

他們覺得這些都是在誇大其詞,沒什麼好擔心的。

除了少數幾家外資車企業願意嚐試外,大多數都拒絕了這一提議。

尤其是BBA這類大牌,用競爭對手奔馳的技術簡直比登天還難。

本身兩家就是死對頭,想讓它們采用對方的技術根本不可能。

而且,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技術怎麼可能輸給奔馳。

“陸先生,咱們奔騰新車的情況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發布?”

奔騰總裁萊恩特直接否決了陸明的建議,轉而詢問起奔騰新車的事。

這輛被叫做“伊娜提安”的新車是之前在網上宣傳過的,擁有三段全景大天窗的跑車。

這輛車沒有在德國上市,而是選擇在中國進行研發。

當最初透露消息時,在汽車行業引起了不少轟動。

盡管當時還在研製階段,但是為了吸引更多注意力,奔騰還是提前進行了宣傳。

最近,奔騰的日子不太好過,銷售量大幅下滑,萊恩特打算借助這款新車型提升銷量和品牌形象。

“萊恩特先生,‘伊娜提安’的工程樣車已經做好了,預計最晚兩個月內就可以量產。”

雖然萊恩特沒有采納自己的意見讓陸明有些不滿,但他也非常關心這款新車的發展情況。

畢竟,它是一款還未推出就備受關注且受到諸多好評的新車模型。

很多粉絲特別是年輕富裕群體都對這輛即將問世的新跑車抱有很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