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範仲淹.《漁家傲》
話說這天下江山,幾朝更迭,家國社稷風雨飄搖,戰亂紛起,黎民受苦。常有胡虜擾邊犯境,幾次突入中原,屠城掠地,當朝皇帝大臣疲於應對,苦無良策。
當下河北、甘肅一帶城池再被匈察攻下大半,可惜劉庚等一幹駐城大將拚死苦戰,最後還是不敵,落得將死卒盡,城破身亡。匈察一方倒也損失慘重,此次傾三十萬鐵騎,攻到太原城下,已是傷亡無數。匈察人生性蠻狂,在戰中又極嗜血,攻下城池後當即燒殺擄掠,愈是難以攻克之城,愈是人畜不留。時局大亂,北方生靈塗炭,百姓紛紛逃難,人心惶惶,那當朝皇帝雖然也是聖明有為,卻也是又驚又懼,隻歎朝中無將,庫中無糧。幸得他身邊有一幹賢臣,出言進諫,不時舉薦良將能才,屢屢救得戰勢。
太原一城,此時已經成為交戰最巨的所在,皇帝欽點虎威將軍楊燦為鎮遠大元帥,以張天文、張天景兩位驃騎將軍輔佐,郭元儒為軍師出謀劃策,力圖保住龍城一線,籍此作為京城最後的屏障。自打楊燦到了山西兩月時間,卻是閉關不戰,吩咐各將領廣納糧草,召集兵勇,收置流民,如此一番整頓下來,軍中士氣頗有嶄新氣象。那郭元儒更是安排軍士,於天下各處招貼,征集天下慷慨義士,救國赴難,共禦外敵。一時間人心所歸,天下富戶皆捐其家產,壯士皆應征為伍,加上那太原城高壁堅,將領眾多,糧草充足,如此下來,匈察一時也難以攻破,相拒不下。
已是深秋時節,襄陽城外的驛道上仍是車馬蕭蕭,往來糧草押運絡繹不絕。路邊的行人,也皆知如今戰事頻繁,塵土動蕩,談及被外族欺淩之事都是悲憤扼腕。隻見路旁柳林深處,有一酒家,行途之人都在此地歇腳進食。那店裏挺闊大,但也無甚人氣,隻有一兩粗人,二三豪俠,若幹員外攜帶著家眷,估摸著也是往南方舊省逃難之人。
“小二,出來拴馬!”一個稚嫩的小男孩兒在門口招呼,看那一身的衣裳皆是破破爛爛,油光滑膩,像個小叫花子。看他身上背著個離奇的大藥罐,腰上還纏著無數草藥,手上牽著的白馬更是神駿非常,小二頓時不敢怠慢,忙的過去把馬牽到後房去喂草料。
不一會兒,那孩兒扶著一位老者走進大堂,找了個八仙桌坐下。那老者衣著倒是也如叫花子一般,拄著根木藤拐杖,腳上卻不如何吃力。小二牽好馬,過來給這兩位點菜,可是畢恭畢敬。可知道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在大街上到處都是衣衫襤褸之人,說不定哪個就是有錢的主兒。
“隨便上幾個小菜,斟一壺杏花村……給他來碗餛頓吧。”那老者說著便從身下的褡褳裏摸了些碎銀子上來。
“好嘞!您等好了。”小二還是很高興,一會兒功夫就端上幾個熱氣騰騰的葷菜,一壺青瓷杏花村。
那小男孩兒自坐下後就開始目不轉睛地瞧著旁邊一對母女,那小女孩兒正抓著一個黢黑的饅頭在啃,她母親端著一碗稀飯,就著蘿卜菜在吃。一看就知道是北方來的流民,肯定是餓壞了,小女孩兒吃得很急,差點被饅頭噎著。她母親連忙給她喝了點水,一邊揉著她的脊背罵她沒有吃相,一邊又忍不住流下淚來。旁邊的人們看著直可憐見,歎息地搖頭。
小男孩兒見混沌上來了,又瞧了瞧那女孩兒,然後竟然把那碗滿滿的混沌端起來,去送給那小女孩兒,口裏說道:“給你吃吧。”神情卻是木呐的很。小女孩兒母親很是不安,連忙說道:“小哥兒,這怎麼使得,我們窮人家孩子,如何消受得起……”
小男孩兒卻是頭也不回,徑直便走了回來。那老者見那小女孩兒禁不住咽了咽唾沫,她母親卻是對那碗熱騰騰得混沌是留也不得,送還也不得,十分尷尬,於是心中不忍,嗬斥那小男孩兒道:“小兔崽子,愣個大了還是不曉得做事!”然後轉身歉意地對那母親道:“小孩兒也是心善,不過是碗餛頓,權且收下吧。”那母親心存感激,對那老者一躬,那小女孩兒撥過碗來,捋開額前的劉海,吃得十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