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是中國東部渤海海峽的一個濱海城市。這裏一年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每年來此的國內遊客高達1500萬人次,海外遊客30萬,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名城。而地靈則出人傑,不但龍城的旅遊業旺盛,這裏也生長了各個行業的業內精英。當然足球也不例外,快船隊便是龍城足球的代表。我們主人公的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1994年,中國足球終於迎來了職業化發展。國內所有的甲級隊按照93年的戰績分為了兩組,每組12支球隊。代表當時中國足球最頂級的賽事,便是這成績最好的12支球隊,國人稱之為甲A聯賽。球員的薪水也成幾何數字翻倍成長,由原先的一二百猛漲到上千。雖然這一年龍城快船隊僅僅得到了聯賽第八的名次,卻影響了一大批龍城人向往足球。年僅6歲的鍾國,便是其中之一。
鍾國出生在一個一般的工薪家庭裏,父母都是在當地有名的國有企業做職工,家庭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富裕。鍾國很小就愛動,經常因為閑不住而磕磕碰碰的滿身傷痕。父母對這個小祖宗很無奈,有時候恨不得找根繩子把他綁起來,省的每天少皮沒毛。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父親發現小鍾國很愛看足球,隻要一有球賽,便會老老實實坐在電視跟前,一臉向往的看著比賽。所以在小鍾國生日那天,父親為他買了一雙雙星球鞋一個足球。開心的小鍾國抱著足球興奮了好一陣子,從此,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踢球、看球、吃飯、睡覺。漸漸的也養成了抱著球吃飯睡覺的習慣。
一年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7歲的小鍾國開始了自己的學校生活。龍城一小是全國小學生聯賽的冠軍學校。體育老師張武熙,34歲,原龍城快船隊的中場球員。在去年的甲A聯賽中助攻19次,勇奪甲A助攻王稱號。賽季結束後便宣布退役掛靴退役,被龍城一小的校長聘為體育教練。在三月份舉行的全國小學生聯賽中,帶領球隊披荊斬棘,毫無懸念的奪得桂冠。小鍾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選擇了一小作為學業開始的地方。
開學第一天下午,張武熙坐在學校操場看台上,低頭製訂著訓練計劃及隊伍的管理方案。對於學校來說,學習還是學生們最重要的事情。雖然校長對於足球也十分熱衷,卻不得不卸掉一些家長的壓力,而抑製一下對足球的推崇。由於他規定,每天訓練隻能在下午放學後一小時,而且校隊隊員的選擇,也隻能從3年級以上,5年級以下挑選,這讓張武熙十分頭痛。要知道一個球隊的成績和球員之間的默契zhan有很大的比例。許多小球員入隊以來,和隊友之間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再到默契。這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更別說這些80後的孩子大多不能吃苦,一喊累就撂蹶子退隊。想要真正培養出一個兩個好球員,真的是難上加難。
張武熙正胡亂想著,一陣孩子的嘈雜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抬眼看著一幫剛上小學的一年級生正在操場上踢著球玩,心裏不禁一陣欣慰。在他這麼大小時,自己的願望便是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足球頂級的賽事--世界杯。可是由於當時中國足球水平的低下,也隨著自己年齡的逐漸老化,這個願望也隻能成為一個夢想。而選擇作為教練,便是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這幫小朋友身上,希望某天會出現一個讓自己夢想實現的球員。
“傳球,快傳球!”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張武熙應聲望向場中,十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不知道在踢些什麼,所能望見的隻有無數條腿在人堆裏踢來踢去,就是不見皮球的蹤影。而在人群外麵,便是喊著傳球的那個小學生,他正焦急等待著別人傳球。看這架勢,是不會有人傳球給他的了。因為沒有人知道足球究竟在哪。
張武熙見狀撲哧一下笑了起來,沒錯,孩子們之間的足球就是這樣,他們不講技術,不講戰術。在他們理解,踢球就是單純的踢球,隻要能踢著球就行。他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這場鬧劇,眼角也不時的打量著離自己最近的那個孩子。
“停!”那個孩子終於忍不住吆喝了一聲,一臉通紅的上前把大家分散開來。“這叫踢的啥球啊!你們這是亂踹!”小學生一本正經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