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1 / 2)

引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

“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

--在古代,“河”就是黃河的專稱。據《漢誌》、《水經注》記載,河北平原上被稱為“河“的水道達數十條,都是黃河某次決流改徙後的故道。

《爾雅》曰:河出昆侖虛。

--經雲: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

左河水詩《黃河奔海》曰:“幾環咆哮卷沙騰,一路狂濤氣勢宏。裂岸穿峽驚大地,帶雲吐霧嘯蒼穹。”

從高空俯瞰,黃河的幹流隱約像是巨大的“龍”字。

奔騰的黃河像是一條不羈的巨龍,它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而來,力劈萬山,勢如破竹。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穀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

☆.☆.☆.☆.☆.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的雅拉達澤峰北麓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曲,經過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最後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的萊州灣注入渤海。

全長五千多公裏,河源至河口落差約五千米。為兩億多畝耕地提供灌溉,為一億以上的人口提供飲水。

流域內主要彙集了紮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等多個湖泊,以及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近五十條支流和上千條溪川。有魚類121種,幹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總數的78。4%。

流域內石山區占29%,黃土和丘陵區占46%,風沙區占11%,平原區占14%。總麵積約79。5萬平方公裏,界於北緯32°至42°,東經96°至119°之間,南北相差10個緯度,東西跨越23個經度。

黃河中下遊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衝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

曆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搖籃。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黃河的發展和演變,一直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一百八十萬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

一百萬年前,藍田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生活繁衍;

三十萬年前,大荔猿人繼續為黃河文明的誕生默默耕耘;

七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

三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六千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的母係氏族文化。

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

有巢氏創造樹屋居住,燧人氏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神農氏開創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